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9332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18秒)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吉登斯既肯定了后现代主义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拒斥各种寻求普适性规律的观念及其理论形式,又承认能够对某些确定性的历史事件予以辨认与概括,尝试提出一种与马克思相异的历史解释理论。吉登斯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中不得不认真对待和详尽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既是吉登......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西方文明的产物。然而,它却在20世纪的东方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变革。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东方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和世界体系的东方社会主义,引领了整个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
然而,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百年来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巨大的争论和分歧,缺乏......
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人工智能理论危机,彻底暴露了经典数理逻辑(标准逻辑)的局限性:经典数...
1 酒—水悖论与无差别原则
酒—水悖论(the wine-water paradox)是由无差别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difference)引起的,而无差别原则是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之一,它在概率论、统计学和现代归纳逻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无差别原则”这个名称得自于现代归纳逻辑的创始人之一凯恩斯(John M.Keynes),但是事实上这个原则几乎是伴随概率概念一道出现的。早在18世纪初概率论处于草创......
Ontology被一些学者主张译为“是论”后,又被另一些学者用于解决世界的“基质”和“本根”之...
  
消费文化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的前提是,后工业社会中的“消费”替代了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涣然成为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枢纽。物质本身在于消费已经无足轻重,所谓的物质主义指责,固不足道也。我们今天消费的是符号,符号是文化,文化是精神。所以今天的消费文化已非昔比,充满了精神内涵的符号价值是为它的核心,商品的实用价值既然已被弃之如敝屣,我们便在消费中尽情......
  
 [摘要] 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学界多有关注,从斯坦顿的《维特根斯坦与德里达》到加尔弗和李承宗的《德里达与维特根斯坦》,都强调德里达和维特根斯坦攻讦形而上学的方法可以互补,说白了就是文学的和哲学的方法可以互补。但是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文学的方法,抑或本身是哲学解构之必然?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维特根斯坦后期以语言游戏替代图式说,......
  
内容提要:20世纪前半期,以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为代表的一些中国美学家,从重建中国思想文化和改造人心的启蒙目的出发,引进西方现代哲学和美学思想,并创造性地发掘中国古代传统学说,形成了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又不同于中国政治或道德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审美功利主义”思想。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从中国的具体语境出发,对西方“审美无利害性”命题作了“误读”,提......
  
一、          “陶冶性情”:美育的传统阐释
我国自古以来,艺术或审美教育的功用主要被限定于“陶冶性情”或“寓教于乐”的框架之中:所谓“陶冶性情”,就是给个体的情志个性赋予伦理规范,使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在艺术或审美的活动中渗透伦理教化的因素,通过感性、快乐的心理过程来实现道德的“潜移默化”。所以,在我国的传统中,美......
  
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关系的嬗变
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一般认为,高雅文化是指那种由专业人员创造出来,适合有较高文化教养和审美趣味人们的口味,显示较高文化品位,具有严肃、纯正、典雅特点的文化产品;通俗文化是指那种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底层的文化现象,为文化水平较低,未经专业训练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