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检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4795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357秒)
会议名称:“国内人类学研究生教学的经验、问题与前景”圆桌会议 主办单位: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时间:2009年3月22日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出席人数:13 问题讨论及评述: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13位人类学同仁(王铭铭、刘明新、朱晓阳、罗红光、赵旭东、梁永佳、良警宇、潘守永、兰......
 
 
 
时间:七月三日(星期二)下午14:00
  
 
 
主讲人:冯莉 博士
  
 
 
题目: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
  
 
 
地点: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三层会议室
  
 
 
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6号楼
  
 
 
人类学论坛讲座联系人:
  
 
 
刘正爱 电话:13717760989 email: liuza@cass.org.cn
  
 
 
杨春宇 电话:1369328807......

     
     
     
      文档名称:
      预防病毒冲击波破坏的补丁(win2000)
     
     
     
     
      下载地址:
      Windows2000-KB823980-x86-CHS.exe
     
     
     
     
     
      文件名:
      Windows2000-KB823980-x86-CHS.exe
     
     
     
   
   
    大小:
    ......
[空]...
[空]...

 

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组织有关权威专家认真评选和反复比较,共评选出10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度最佳论文和优秀论文。我所张继焦研究员发表于《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的“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和影视人类学室邓卫荣副研究员发表于《中国社科院民族学所2011年首届......

报告演示
 
8月20日宾夕法尼亚大学万翔博士在我所作了题为《戉与越:语言、考古与民族》的学术报告。万翔博士将有关“戉”的考古、语言、历史、文献、民族学诸学科的证据作全面的系联,论证了“戉与越”之间的承继关系及其与东亚、东南亚稻作农业兴起的历史因缘关系。
从殷墟考古及甲骨文视角入手,万翔博士认为“戉”作为一个重要的字符最早出现于小屯宫殿遗址区的两座殷墟一......

本网讯:2013年8月27日下午2:00民族学所在本所第一学术报告厅召开了青年同志座谈会,议题是征求青年同志对所的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所党委及所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全所45岁以下青年同事积极参会并发言。

民族历史研究室苏航同志提出:我所学科面广,不同学科成果类型差异较大,采用同样的评分体系会带来不平等问题。应针对不同学科构建相应的评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教授兼英国伦敦大都市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和发展研究所高级教授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rn),于2008年11月11日下午,来民族所访问,并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对纳尔逊教授的访问表示热烈的欢迎。
    受郝时远所长的委托,张继焦研究员主持了这场学术报告。
纳尔逊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金色九月,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和凯里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在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的贵州凯里顺利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民族史学会的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拨冗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