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
张定著《汉语多功能语言形式的语义图视角》202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入选2011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纳入《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语义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是近些年来语言类型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本书以语义图模型为框架,探讨汉语的不定代词、“工具-伴随”介词和实词多功能性三个专题。全书共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语义图模型及其分析程序、重要成果和优点,指出本书的研究对象、目标、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不定代词”以Haspelmath(1997)为框架,构建现代汉语不定代词系统,考察轻读疑问词、重读疑问词、“任何”和“某”四个主要不定系列的功能分布,运用心理空间、语用等级等理论对此做出分析和解释,并对Haspelmath“不定代词”概念空间上的某些功能重新做出界定。本章还考察了三个不定系列的历史来源:轻读疑问词系列的来源结构是“上位母句‘(我)不知’+参数问句”,其中“(我)不知”在截省语境中省略;重读疑问词系列来自参数让步条件句,后者又可追溯到最初的来源结构“上位母句‘不关心/不相干’+参数问句”;“任何”并非汉语自身独立演变的结果,而是清末民初汉语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仿词。本章还考察了汉语否定不定代词的类型转变,认为“莫”来自“否定成分+或”。
第三章“‘工具-伴随’介词”以30种汉语方言和86种其他语言的材料为起点,先后构建了汉语方言和世界语言“工具-伴随”标记的概念空间,绘制了相关的语义图。尝试运用“多维展开”的手段,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清楚地展示汉语方言“工具-伴随”介词功能分布的总体差异,以及汉语方言和其他语言“工具-伴随”标记功能分布上的共性和差异。本章还构建了以“工具-伴随”为核心的动态化的概念空间,探讨了汉语方言“工具-伴随”介词演变模式上的差异。
第四章“实词多功能性”部分选取“追逐”动词和“穿戴”动词两个个案,以若干汉语方言或其他语言的材料为基础,分别构建了“追逐”和“穿戴”概念空间,绘制了相关的语义图,直观地展示了语言中这两类实词在多功能性上的共性和差异,并尝试对相关功能的关联和演变过程做出初步的解释。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进一步讨论概念空间上功能的选择和非邻接性的问题。将汉语语法、词汇形式的多功能现象系统地纳入语义图模型,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可以验证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界的已有成果。
目录
作者简介
张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是语法化、汉语语法语义演变、辞书编纂等。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参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