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简介:
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1954年成立,当时叫方言组。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改名为方言研究室。1954年-1961年,丁声树先生任组长,李荣先生任副组长。1961年-1979年,李荣先生负责方言组的工作。
丁声树、李荣二位先生,是新中国汉语方言研究事业的奠基者,引领了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方向,确立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学术规范,树立了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出一大批成就斐然的研究人才。
《方言》(Fāngyán,英文名Dialect)于1979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编辑部由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组成。是中国也是世界语言学界唯一的汉语方言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方言》是季刊。每年逢2月、5月、8月和11月的24日出刊。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11-1052/H,国际标准刊号ISSN0257-0203。创刊时版面80页,2000年扩版至96页,2016年扩版至128页。自创刊至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4年后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方言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兼任《方言》编辑部编辑。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保证审稿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编辑、校对提高研究人员的写作水平。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85195390
电子邮箱:fy_yys@cass.org.cn
投稿系统:http://www.fangyanzazhi.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612/613房间
邮编:100732
工作人员:
沈明(《方言》主编)、谢留文(室主任,《方言》副主编)、徐睿渊、夏俐萍、邓婕、孙宇炜
以往工作人员:
方言室离退休人员有:白宛如、贺巍、黄雪贞、李蓝、李琦、麦耘、聂建民、覃远雄、熊正辉、张振兴
在方言室工作过的人员有:鲍怀翘、曹剑芬、陈章太、丁声树、冯爱珍、冯蒸、高玉振、侯精一、金有景、李荣、林茂灿、刘祥柏、翟英谊、庄惠珍、周磊、张盛裕、郑张尚芳
方言室历届负责人:
1954年—1961年,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
1961年—1979年,李荣负责方言组工作,1979年任主任
1979年—1982年,熊正辉任副主任
1982年—1985年,贺巍任副主任
1985年—1993年,贺巍任主任,张振兴任副主任
1993年—2003年,张振兴任主任
1995年—1999年,冯爱珍任副主任
2000年—2003年,周磊任副主任
2003年—2012年,周磊任主任
2003年—2014年,李蓝任副主任
2014年—2020年,沈明任主任,谢留文任副主任
2021年—至今,谢留文任主任
《方言》历届负责人:
1979年—1987年,李荣任主编
1987年—2003年,熊正辉、贺巍、张振兴任主编,张振兴任执行主编
2003年—2019年,麦耘任主编
2003年—2012年,周磊任副主编
2017年—2019年,沈明任副主编
2018年—2019年,刘祥柏任副主编
2020年,麦耘、沈明任主编,刘祥柏、谢留文任副主编
2021年—至今,沈明任主编,谢留文任副主编
培养学生:
博士后(入站时间)
2020年赵晓阳(合作导师:沈明)
2020年姜晓芳(合作导师:谢留文)
2021年崔传杏(合作导师:沈明)
2021年池明明(合作导师:谢留文)
博士(入学时间)
1991年周磊(导师:李荣、熊正辉)
1992年李蓝、沈明(导师:李荣、熊正辉)
1999年谢留文(导师:张振兴)
2000年罗自群、朴正俸、李在镒(导师:张振兴)
2001年陈晖(导师:张振兴)
2003年张志敏(导师:张振兴)
2004年王晓君(导师:麦耘)李政桓(导师:麦耘,休学)
2005年王霞(导师:麦耘)
2006年赵翠阳、左玉瑢(导师:麦耘)
2012年房日亮(李蓝)、尹凯(导师:麦耘)
2015年付康(导师:李蓝)
2016年王婧(导师:沈明)
2018年赵国富(导师:沈明)
2019年王毅(导师:谢留文)
2020年印雪(导师:沈明)
2021年荣华(导师:谢留文)
硕士(入学时间)
1978年沈同(导师:李荣、张盛裕)、颜森(导师:李荣、熊正辉)、汪平(导师:李荣、金有景)厉兵(导师:李荣、贺巍)
1983年冯爱珍(导师:李荣、张盛裕)
1986年翟英谊(导师:李荣、熊正辉)
2004年吴肸(导师:周磊)
2007年吴燕芳(导师:李蓝)
2009年方胜蓝、黄京爱、崔允慧(导师:沈明)
2010年李婉(导师:周磊)
2012年黄舒娜(导师:覃远雄)
2013年周建芳(导师:沈明)
2014年杨求凤(导师:覃远雄)
2015年赵国富(导师:谢留文)
2017年陈诺(导师:谢留文)
2021年陈慧敏(导师:夏俐萍)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56年—1978年)
1956年到1957年,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展开。受教育部、高等教育部的委托,丁声树先生、李荣先生主持举办了三期“普通话语音培训班”。当时的教材《汉语音韵讲义》(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从汉语方言的实际出发讲述音韵学知识,从今音说古音。文字说明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表格一目了然。“内容都是已知的,说法全是新鲜的”(李荣1989)。每节附有练习题,是音韵学的经典教材。全文刊登在《方言》1981年第4期上;1984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58年底,丁声树、李荣带领方言组全体人员到河北昌黎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出版《昌黎方言志》(科学出版社1961年;新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昌黎方言志》首次对一个县的方言作全面调查,调查点达193个,根据调查材料对全境方言作了分区,画出方言地图。在方言调查的全面、深入、细致方面超过了前此的同类著作。对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各方面调查都很深入,尤其重视活的语言材料。本书在方言地图中使用内加不同符号的小圆圈作为地图图例,简洁明确,成为以后的方言地图最常使用的方法。本书是在赵元任《钟祥方言记》、罗常培《厦门音系》和《临川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并有所创新的更为成熟的方言志样本,对以后众多的汉语方言调查著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有:丁声树、李荣《方言调查字表》(署名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5,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1);丁声树、李荣《汉语方言调查简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6);丁声树《方言调查词汇手册》(署名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5,另刊于《方言》1989年第2期);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科学出版社1958)。其中《方言调查字表》收录3810个兼顾南北方言的用字,标出其音韵地位。使用者可以很快掌握方言音系及其演变规律和结构特点。该表多次印刷,是汉语方言调查必备的工具之一。《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收词语329条、语法例句53项,以普通话条目出条,列举方言中的同义词若干,以为提示参考之用。《方言调查词汇手册》用于汉语方言词汇和语法调查,后来扩展成《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编,《方言》2003年第1期),是汉语方言词语调查的必备工具。
第二阶段(1979年—2003年)
1979年开始方言研究室的学术研究进入高潮。在李荣先生的主持和推动之下,1979年《方言》季刊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之后方言研究室、《方言》编辑部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互为依托,整合全国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优势力量,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工程性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保护方言资源与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也为汉语方言学界培养了后备人才。
标志性成果是《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1989)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种分卷本,1992-1998、综合本2002)。
《中国语言地图集》1983年启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该图集由李荣先生任中方总召集人。《汉语方言卷》由李荣、熊正辉、张振兴共同主编。该图集是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丰富了汉语方言分区和分类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晋语、徽语和平话的调查研究。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历时6年,总字数约2200万;综合卷历时3年,1360多万字。两部大词典都由李荣、熊正辉、张振兴主编。两部大词典各有特点,扩大了汉语方言词汇、语义和语法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点,有助于大规模的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也为相关学科如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提供了语言学证据。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
方言室秉承方言研究的优良传统,重视田野调查,关注新的理论方法,注重学术资料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重要成果有《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该项目系2002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张振兴任总召集人。《汉语方言卷》由熊正辉、张振兴共同主编。该版地图集继承了原版地图集的分区格局,新增19幅汉语方言图,文字说明反映了三十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集获得商务印书馆2012年十大人文社科类好书。
关注学术研究的社会功能。1956年第一次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开展之时,丁声树、李荣等先生承担了重要任务。2015年第二次全国性方言调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方言室多人承担了重要任务,主持濒危汉语方言调查研究项目;担任核心专家和编委会主编、副主编;多人多次承担了培训、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重要成果
著作类: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6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方言调查字表》,丁声树、李荣编写,署名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5,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1
《汉语方言调查简表》,丁声树、李荣编写,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6
《方言调查词汇手册》,丁声树编写,署名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5,另刊于《方言》1989年第2期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科学出版社1958
《汉语音韵讲义》,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方言》1981年第4期;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编,《方言》2003年第1期
《切韵音系》,李荣,科学出版社1956
《音韵存稿》,李荣,商务印书馆1982
《语文论衡》,李荣,商务印书馆1985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南昌方言词典》,熊正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南昌方言研究》,熊正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
《温州方言志》,郑张尚芳,中华书局2008
《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郑张尚芳,中华书局2012
《上古音系》(第2版),郑张尚芳,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获嘉方言研究》,贺巍,商务印书馆1989
《洛阳方言词典》,贺巍,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张振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漳平方言研究》,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雷州方言词典》,张振兴,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振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广州方言词典》,白宛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潮阳方言研究》,张盛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江永方言研究》,黄雪贞,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
《梅县方言词典》,黄雪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麦耘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周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福清方言研究》,冯爱珍,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
《福州方言词典》,冯爱珍,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李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南宁平话词典》,覃远雄,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太原方言词典》,沈明,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安徽歙县(向杲)方言》,沈明,方志出版社2012
《山西岚县方言》,沈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安徽宣城(雁翅)方言》,沈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湖南道县梅花土话》,沈明,商务印书馆2019年6月
《于都方言词典》,谢留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客家方言语音研究》,谢留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江西浮梁(旧城村)方言》,谢留文,方志出版社2012
《黟县宏村方言》,谢留文、沈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安徽铜陵方言记略》(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江苏高淳(古柏》方言》,谢留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汉语方言全浊声母演变研究》,夏俐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法》,夏俐萍,商务印书馆2020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泸溪》,邓婕,商务印书馆2017
论文类:
《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些意见》,丁声树,《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
《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丁声树,《方言》1989年第2期
《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李荣,《方言》1979年第1期
《吴语本字举例》,李荣,《方言》1980第2期
《官话方言的分区》,李荣,《方言》1985第1期
《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一、二),李荣,《方言》1985第2期、第3期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李荣,《方言》1989年第3期
《台风的本字(上、中、下)》,李荣,《方言》1990年第3期、1991年第2期、1991年第2期。
《我国东南各省方言梗摄字的元音》,李荣,《方言》1996年第1期
《考本字甘苦》,李荣,《方言》1997年第1期
《汉语方言中当“你”讲的“尔”(上、中)》,李荣,《方言》1997年第1期、第2期
《“这不”解》,李荣,《方言》1998第4期
《说“按揭”》,李荣,《方言》1999第1期
《平遥方言的连读变调》,侯精一,《方言》1980年第1期
《南昌方言的声调及其演变》熊正辉,《方言》1979年第4期
《南昌方言里曾摄三等读如一等的字》,熊正辉,《方言》1982年第3期
《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熊正辉,《方言》1984年第2期
《官话方言分ʦ tʂ的类型》,熊正辉,《方言》1990年第1期
《温州方言歌韵读音的分化和历史层次》,郑张尚芳,《语言研究》1983年第2期
《上古音构拟小议》,郑张尚芳,《语言学论丛》1984年第14辑
《汉语声调平仄之分与上声去声的起源》,郑张尚芳,《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
《汉语方言异常音读的分层及滞古层次分析》,郑张尚芳,载何大安主编《南北是非:汉语方言的差异与变化》,(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2002年
《汉藏语言声调起源的平仄四声模式和三声二声亚型》,郑张尚芳,《大江东去—王士元教授八十岁贺寿文集》,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3
《汉泰身体词同源比较五十例词,郑张尚芳,《民族语文》2014年第3期
《潮阳方言的文白异读》,张盛裕,《方言》1979年第4期
《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二、三)》,张振兴《方言》1989年第3期、第4期、1990第1期
《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张振兴,《方言》1997年第4期
《汉语方言的分区》,熊正辉、张振兴,《方言》2008第2期
《中国的语言》,熊正辉、张振兴、黄行,《方言》2008第4期
《软腭辅音与硬腭过渡音的亲和性——一项语音演化研究》,麦耘,《方言》2013第3期
《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麦耘,《方言》2016第2期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李蓝,《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
《“臊皮、燥脾胃”辨析》,李蓝(第一作者),《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
《贵州大方话中的“倒”和“起”》,李蓝,《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
《论“做”字的音》,李蓝,《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
《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李蓝,《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再论“们”的来源》,李蓝,曹广顺等主编《山高水长——丁邦新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2006
《汉语方言中的处置式与“把”字句》(上、下),李蓝,《方言》2013第1期、第2期
《部分方言否定语素“冇/冒”所反映的读音层次》,覃远雄,《方言》2007第3期
《平话、粤语与壮语“给”义的词》,覃远雄,《民族语文》2007年第5期
《桂南平话古遇摄字的今读》,覃远雄,《方言》2012第4期
《桂北平话古上声字的今读》,覃远雄,《方言》2013第4期
《山西方言韵母一二等的区别》,沈明,《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
《晋语果摄字今读鼻音韵的成因》,沈明,《方言》2011第4期
《晋语“哥”的读音》,沈明,收入《承泽堂方言论丛——王福堂八秩寿庆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14
《吕梁片晋语的过渡性特征》,沈明(第一作者),《中国语文》2018年第3期
《晋语里残存的“儿[n]”缀,》,沈明,《方言》2019年第2期
《汉语地理语言学研究七十年》,沈明,《方言》2019年第3期
《晋语的方位词“下里”[xaʔ꜆꜂li/xəʔ꜆꜂li/xar꜄]“上里[xər꜄]”》,沈明,《方言》2020年第4期
《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谢留文,《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南昌县(蒋巷)方言的两个虚词“是”和“着”》,谢留文,《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
《客家方言表示“乳汁”义的读音》,谢留文,《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
《客家方言“鱼虞”之别和“支”与“脂之”之别》,谢留文,《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历史层次分析法与汉语方言研究》,谢留文,载刘丹青主编
《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赣语“公鸡”的本字及其反映的读音层次》,谢留文,《语言科学》2006第5期
《宣州片吴语古並母字的演变及相关问题》,谢留文,台湾何大安等主编《汉语与汉藏语前沿研究—丁邦新先生八秩寿庆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汉语方言研究七十年》,谢留文,《方言》2019年第3期
《赣语“鱼虞有别”的层次》,谢留文,《中国语文》2020年第4期
《<汉文经纬>的音系及其注音系统》,刘祥柏,《方言》2020年第3期
《“浊上变去”与“浊音清化”》,夏俐萍,《语言研究》2019第1期
《从“喻三归匣”到“匣喻合流”——汉语方言匣母字今读零声母的演变》,夏俐萍,《方言》2020年第1期
《闽浙四个地名用字的读音》,徐睿渊,《方言》2015第3期
《19世纪福建厦门方言的借词》,徐睿渊,《方言》2016第3期
《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声母的文白异读》,邓婕,《方言》2020年第1期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六五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地图集”,主持人李荣,立项时间1983
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主持人贺巍、张振兴,立项时间1986
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主持人李荣,立项时间199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与濒危语言和方言研究”,主持人熊正辉、张振兴,立项时间200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湖南城步苗族汉语调查研究”,主持人李蓝,1997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贵州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主持人李蓝,2002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方言自动处理系统功能扩展研究”,主持人李蓝,2002年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辑录及数字化工程”主持人李蓝,2015年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桂北平话语音的历史层次及语言接触研究”,主持人覃远雄,2007年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接触视角下的广西汉语方言语音演变研究”,主持人覃远雄,2017年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晋语语音的演变和层次”,主持人沈明,2008年立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管理类,教育部),主持人沈明,2016年立项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湖南道县土话”(项目类,教育部),主持人沈明,2015年立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赣南客家方言研究”,主持人谢留文,立项时间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徽语调查”,主持人沈明、刘祥柏,立项时间2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安徽吴语调查研究”,主持人沈明、刘祥柏,立项时间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徽语语音的演变与层次”,主持人谢留文,立项时间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资助计划“江西赣语重点调查”,主持人谢留文,立项时间2014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濒危汉语方言调查“湖南嘉禾城关土话”(教育部项目),主持人徐睿渊,立项时间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濒危方言乡话的文白异读系统比较研究”,主持人邓婕,立项时间2020年
获奖:
李荣主编《中国语言地图集》(第1版),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社科重点规划项目一等奖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1999年获得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的最高奖项——荣誉奖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2003年获得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
熊正辉《YFX计算机音标处理系统》,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1989年获王力语言学奖三等奖
冯爱珍《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吕叔湘奖)二等奖
李蓝《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2005年获第11届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
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吕叔湘奖)二等奖
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2006年获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谢留文《江西浮梁(旧城村)方言》2016年获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夏俐萍《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2014年获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
邓婕《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泸溪》2018年获第四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