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简介:
《中国语文》创刊于1952年,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汉语语言学期刊。编辑出版专题研究论文,学科覆盖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尤其是汉语和汉字的现状与历史研究、跨语言和跨方言的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等。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1065125849、01085195391
电子邮箱:zgyw_yys@cass.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611 房间
邮编:100732
工作人员:
张伯江(主编),方梅(副主编),刘祥柏(副主编、主任),陈丽(副主任),王冬梅、唐正大、孙志阳、牟烨梓、成蕾。
历任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时期:
罗常培、林汉达、丁声树先后任总编或主编(1958年至1966年停刊,由常务编委周定一主持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期:
历任主编:吕叔湘、侯精一、沈家煊、刘丹青、张伯江
历任副主编:陈章太、侯精一、徐枢、饶长溶、王伯熙、施关淦、刘丹青、方梅、李明、刘祥柏
历任编辑部主任:侯精一、王伯熙、施关淦、林连通、方梅、刘祥柏
历史沿革:
《中国语文》创刊于1952年7月,编辑部是语言所内与研究组室平行的部门。 创刊之初是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合办,编辑部设在文改会。1956年起,编辑部设在语言研究所,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独立。
从创刊至1962年12月为月刊,共出121期;1963年2月至1966年4月为双月刊,共出20期;1966年4至5月又出月刊两期,1966年6月起停刊;1978年5月复刊以后为双月刊。先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文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语文》创刊时,办刊宗旨定位于综合性为主、兼顾普及和提高。设有文字改革问题讨论、中国语文研究、语言学著作译述、语文知识讲话、语文教学、语文评论、语文书刊评论、语文笔记、报道、消息等栏目。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表的文章以研究性论文为主。
1978年复刊时,兼顾语言研究和语文教学问题,定位为以刊登研究性论文为主、覆盖汉语语言学研究各个分支学科的学术性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语言研究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多数首刊于《中国语文》,这些文章引起的学术讨论和引发的学术潮流深远地影响着汉语研究的发展。目前,《中国语文》是汉语语言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获奖:
1.国家级奖
2005年1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中国百强报刊”荣誉。
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中国社会科学院奖
1999年9月,获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2002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2005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2008年9月,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2021年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
学术影响:
1998年,《中国语文》被纳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语言学类来源期刊。
2003年,“欧洲科学基金会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用科学方式选出全球85种引用率较高的语言学刊物,入选的中文类期刊共3种,《中国语文》名列第一。
2014年,《中国语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
2018年,《中国语文》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据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制),《中国语文》再度入选“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这是《中国语文》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八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根据“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hinese Book Citation Index,简称CBKCI)2017年底发布的统计报告,2017年,在国际和国内被引排名前十位中文期刊中,《中国语文》名列第三。
主办学术会议:
1.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
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全国性会议。《中国语文》编辑部与句法语义研究室(2004年以前称现代汉语研究室)主办,高等院校、语言学期刊和出版社联合主办或协办。1982年6月于北京举办第一届会议,截止到2020年12月共举办21次会议。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学院)是会议的长期合作单位。
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公开征集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确定参会资格。会议工作语言为汉语。
会议论文选编成论文集《语法研究和探索》,以中国语文杂志社署名,作为“中国语文丛书”正式出版。截止到2020年12月,《语法研究和探索》已出版20辑。
2.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高等院校联合主办或协办的国际会议。首届会议于2013年11月在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举行。
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公开征集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确定论文参会资格。会议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
会议论文遴选后出版集刊《语言类型学集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语言类型学集刊》(第一辑),2018年2月出版。《语言类型学集刊》(第二辑),2020年7月出版。
3.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高等院校联合主办或协办的国际会议。
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公开征集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确定论文参会资格。会议语言为汉语和英语。
会议论文遴选后出版集刊“中国语文丛书”《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2016年4月,《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8年8月,《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0年11月《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三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4.《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是由《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高等院校联合主办或协办的全国性会议。会议邀请《中国语文》的作者或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研究工作的青年学者,并特邀学界专家参加。
首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沙龙于2012年在北京举行,自第二届(2014年)始每年举办一次;自第五届(2017年4月)始,更名为“《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截至2020年12月,“《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第八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因新冠疫情影响将延期至2021年举行。
附录:
一、附属刊物
1.《语言学资料》
《语言学资料》是《中国语文》的附属刊物,双月刊、内部发行。编辑工作先后由刘涌泉和伍铁平负责。
《语言学资料》1961年至1966年共出刊32期。《语言学资料》对国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年代学、类型学、词源学、语义学、人类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历史比较语言学等领域都有译介。其中“描写语言学专号”在国内语言学界曾产生重要影响。《语言学资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刊物。法、历史比较语言学等领域都有译介。其中“描写语言学专号”在国内语言学界曾产生重要影响。《语言学资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刊物。
2.《中国语文通讯》/《中国语文天地》
《中国语文通讯》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由中国语文编辑部编辑。编辑工作由《中国语文》副主编王伯熙具体负责。
自1978年8月至1985年12月共出45期。主要刊登三类文章:(1)介绍国内各地语言文字的科研和教学情况的文章;(2)选题内容暂时不宜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文章;(3)语文工作评论。
1986年,《中国语文通讯》扩大版面,内容扩展至语言研究和语文应用的各个方面,改名为《中国语文天地》,自1986年至1989年共出双月刊24期。1989年后停刊。
二. 中国语文丛书
(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除特别署名外,均为《中国语文》编辑部编辑)
《论汉语》,康拉德著,彭楚南译,1954年,中华书局,上海。
《中国文字拼音化问题》,郭沫若等著,1954年,中华书局,上海。
《拼音文字和汉字的比较》,陈越等著,1954年,中华书局,北京。
《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罗常培等著,1954年,中华书局,北京。
《中国文字改革问题》,郑林曦等著,1954年,中华书局,上海。
《汉语的词儿和拼写法(第一集)》林汉达等著,1955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字的词类问题(第一集)》,贺重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丁西林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简化汉字问题》,吴玉章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语的词类问题(第二集)》,高名凯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拼音形声字批判》,曹伯韩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言调查常识》,马学良等著, 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吕冀平等著,1956年,中华书局,北京。
《北京话轻声词汇》,张洵如编,陈刚校订,1957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法论集(第一集)》,史存直等著,1957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法论集(第二集)》,高名凯等著,1957年,中华书局,北京。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著,1958年,中华书局,北京。
《方言和普通话丛刊(第一本)》,陈慧英、白宛如等著,1958年,中华书局,北京。
《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第一集)》,袁家骅等著,1958年,中华书局,北京。
《潮州方言》,李永明著,1959年,中华书局,北京。
《方言和普通话丛刊(第二本)》,陈承融、王年芳著,1959年,中华书局,北京。
《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第二集)》,耿世明等著,1958年,中华书局,北京。
《汉语的动词范畴》,雅洪托夫著,陈孔伦译,1958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文短评选辑》,1959年,中华书局,北京。
《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著,1959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论集(第三集)》,1959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言学名词解释》,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编,196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主语》,鲁勉斋著,郑祖庆译,1961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1961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常用词语例解》,燕天展编著,1959年,中华书局,北京。
《语文教学问题》,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汉字信息处理》,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一),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语法研究和探索》(二),198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词语评改五百例》,1984年,语文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三),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四),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五),1991年,语文出版社,北京。
《词语评改千例》,1992年,语文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六),1992年,语文出版社,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七),1995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八),1997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九),200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200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2002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2003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2006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200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五),201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六),2012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七),2014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八),2016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九),2018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主编:方梅),201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
《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二辑)(主编:方梅、曹秀玲),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三. 文集
《庆祝吕叔湘先生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六十年论文集》,1985年,语文出版社。
《中国语文200期纪念刊文集》,1989年,商务印书馆。
《文字编辑纵横谈》,1992年,中国书籍出版社。
《中国语文四十周年纪念刊文集》,1993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主编:刘坚、侯精一),1993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
《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学术论文集》,1997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马氏文通〉出版百年(1898-1998)纪念文集》(主编:侯精一、施关淦),200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编),2004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语法研究和探索》(精选集),2011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四.索引
《语文教学篇目索引(1950-1980)》,198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中国语文索引(1952-1992)》(编辑:隋晨光(主编)、孔晓、丁欣兰),1996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中国语文索引(1952-2002)》(编辑:隋晨光(主编)、孔晓、丁欣兰),2004年,商务印书馆,北京。
五.工具书
《现代汉语使用手册》(主编:林连通),2009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