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研究生论坛 No.045

来源: 时间: 2020-08-31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语言学系研究生论坛 No.045

(博士后专场)

  时间:2020年9月4日(周五)9:00—11:00

  地点:腾讯会议(ID:661 770 964)

  主持人:唐正大(研究员)

主题报告一:现代汉语否定词的位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以“建议不VP”与“不建议VP”为例

报告人:申小阳(博士后)

  摘要:汉语里存在否定词的左右位序跟否定词的语义辖域不一致的例外情况。如“建议”“认为”“觉得”“希望”这些意见性动词,否定词“不”用在前边跟用在后边意思接近。这些动词所带的宾语小句都是动词性成分,可以直接用“不”否定。

  不建议作硬性的规定 ≈ 建议不作硬性的规定

  不认为符合单位规定 ≈ 认为不符合单位规定

  汉语这些例外情况,是本就如此,还是后来发展出来的用法?我们初步考察语料发现,“不”用在“觉得”“希望”“打算”“赞成”前边,是汉语本就如此。“不”用在“建议”“认为”前边的情形则是后来发展出来的用法。概括来说,是汉语否定词的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来只能用在动词所带宾语小句中的“不”,也可以转移到动词前边,形成新、老用法并存的局面。

  本研究以“建议”为例,追究“不”的位置发生转移的缘由。研究发现,后起的“不建议”的用法大约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是晚近时期英汉语言间接接触影响的结果。“不建议”具有委婉、留有余地等语用功能,在汉语中有存在的价值。

主题报告二:讲述行为与“对”的话语结束功能

报告人:田婷(博士后)

  摘要:非应答性的“对”常见于讲述行为中句子的结尾处,其功能表达及演变可从它在类独白及自然对话中的分布情况推知。本文考察了类独白及自然对话中非应答性“对”的分布及功能。在类独白语体中,非应答性“对”多用于结束陷入僵局的序列或长叙述,亦标示着序列的终结;而在对话语体中,“对”总是附于扩展能力有限的序列对的后件之后,是对听话人一致性表达的认可,也是序列结束的标志。“对”的非应答性特征,是听者回应语音形式的交叠或脱落规约化的结果。

主题报告三:“了解一下”了解一下

——现代汉语认知动词的客体类型及其对构式化的影响

报告人:吴越(博士后)

  摘要:本文讨论如例(1)的新兴构式:

  (1)简单美味易上手的椰蓉蓝莓饼干了解一下。

  例(1)基本功能是提请听话人注意“X per se”,而不是“what X is about”,尽管后者是经典“了解X/X了解”的无标记解读。

  “了解”的认知客体必须包含对象(T,即target,如“小张的习惯”)和内容(C,即content,如“每天打网球”)两方面。经典“了解X”大多只有T实现为宾语,C缺省,但均可转换为双小句模式(若“了解”用于祈使句,则C为疑问补足语句):

  (2)了解新品饼干=了解T(存在一种新品饼干)+了解C(无添加、低温烘焙……)

  新兴“X了解一下”构式是“C并入T”的融合构式(portmanteau construction),借经典的C缺省形式,表达实质上的双命题结构,语义自足,无需后续句。这种并入机制是新兴汉语构式常见的策略。近年来,该构式甚至有新发展:“了解一下”似出现了类似助动词化(auxiliation)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