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历史层次分析法追溯吴语{话}义词发展史,说明将这一做法引入汉语方言词汇史研究兼具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对词汇历史层次分析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胡建华著、杨萌萌译《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Wh疑问句与反身代词的句法和语义》出版
我们认为“那”的分化从20世纪初期提倡开始,经历了一个从“那”“哪”并用到“哪”取代“那”,由个体自觉的语言文字的具体实践到全体自觉的语言文字的具体实践的较为漫长的过程。
最新研究发现,宋元明清时代的契约文书“立×为×” 格式在南宋以前都不带“者”字,元朝时带“者”的现象大量出现。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许,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
汉语中,旁格宾语极其丰富,主要包括由工具、材料、方式、处所、时间等各种非核心的语义成分充当的宾语,如“(织)正针”“(睡)沙发”“(吃)老本”等;以及一些无法用现成语义角色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