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语文出版社出版了陈亚川、郑懿德先生的《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陈、郑本助读通过背景介绍、观点细化、实例论证、争议问题说明等,“以吕著注吕说,保证观点的一致性”,识解吕先生的观点。
2015年,《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认知视角、类型学视角、篇章视角、韵律视角、语义地图视角等)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基于大规模的数据统计、计算分析),汉语语法研究的很多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三十多年来,吕叔湘先生书中提出的问题一直是学界努力推进研究的,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描写和解释。因此,以吕叔湘先生的语法思想为纲,总结梳理近三十年的研究进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初学者了解学术发展很有帮助。
2015年12月,中西书局出版了方梅和朱庆祥的《中西学术名篇精读·吕叔湘卷〈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所提出的重要问题的新进展为导向,主要归纳分析1979年以后的重要汉语语法问题的成果新进展。问题为导向,以述为主。梳理最新类型学、韵律语法、篇章语法、认知功能、形式语法等不同研究取向的分析讨论。大量参考1996以后直至2015的研究成果,为方便读者了解研究背景,一些重大问题(如词类划分问题等)或对更早的研究作简要追述。因意不在修史,有一些研究,通过汉语现象讨论或修正某一句法理论假设(也就是常说的theory-internal),或者用不同的理论框架来描写汉语语法学界已提出的现象或问题,虽为汉语语法研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但不能一一介绍。由于出版时间要求得紧,有的成果或未能关照到。
第二,以重要问题的新进展为导向。研究进展显著、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侧重介绍。按照《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标号:
22 几个语素的组合,主要是单双音节、韵律与韵律词等;
25 “的”、定中关系问题;30小句和句子,如句段、完句;
34 分类目的,词语分类、原型范畴;
37 词类划分的原则和多标准问题,名动包含观;
43 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的地位问题,“名物化”等;
46 动词及物与不及物之别与及物性;
48 副词研究,如副词类型与副词共现;
55-56 语缀分类和标准划分;
58 “的”字短语,“的”的功能研究;
76 句子成分与词类,“NP的V”问题;
81-82 主、宾语问题,如“王冕死了父亲”的研究;
85-86 宾语还是补语;
87 状语与名词谓语句,如“这个人黄头发”等问题;
89 从类型学、信息结构看定语类别、多项定语共现;
96 动词之后,汉语动词后限制问题;
97 单句和复句的研究。
第三,结构体例上,全书根据《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布局采取“随文推进”的方式,主要结合《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发表之后的研究进展,以述为主。“随文推进”的方式既有利于读者随时了解《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完整观点,又可以了解1979年以后迄今主要问题的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相对完整的学术思想发展图景。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助读》的补充读物,帮助读者理解吕先生的学术思想,了解汉语语法分析的最新进展。
作者简介:
朱庆祥,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方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