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助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第1版)封面
这本小书是笔者2001年的博士论文。当时我自己想的题目是“古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演变”,可是对于研究古汉语的人而言,“语义”似乎是个大而无当的词,人们通常说“词义”,这显得比较谦逊。导师蒋绍愚先生帮我想了现在的题目。蒋老师在我的初稿上用蝇头小字一页一页地批注,整体改了两稿。第一章为绪论,最易被挑毛病,蒋老师让我重写了好几遍,一直改到他满意为止,当然蒋老师也就为我改了好几遍。
该书的主要结论是:客观义情态助动词可以演变为主观义情态助动词,也就是由“主语指向”(agent-oriented,确切地说是“施事指向”)变为“说话人指向”(speaker-oriented)。这个过程,现在叫主观化,不过笔者当时还并不知道“主观化”这个词。
汉语情态意义的研究,当时并不多见。现在看来自然而然的观念,当时也很难为人接受。比如如果我说:表意愿的“他想去”是指向主语的,和真正的情态意义——比如“他可能去”——不同,后者是指向说话人的。别人就总是反问我:怎么能肯定“他想去”就没有说话人的推测呢?让我百口莫辩。
英语的情态研究早已区分出主观性。Quirk等(1985:219)说:“情态往往可定义为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使小句的意义能够反映出说话人对小句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的判断。”Palmer(1986:16)把情态定义为:说话人(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化。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情态与说话人有关这一点;情态总是带有“主观性”,即:说话人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同时对它进行了评论、表达了对所说内容的态度(Lyons 1977:739)。Palmer(1990:2)说:“情态动词的某些意义,尤其是表能力的can(能)与表意愿/将来的will(愿/将)的用法,似与严格意义上的情态无关。”他的理由也正是:能力与意愿指示句子主语的特征,而非传达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同上:2,36)。
在进入本世纪之前,明确区分主语指向和说话人指向的汉语情态研究,个人觉得都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这样的研究有哪些?
实际陶炼(1995)已把通常所说的助动词分为表能力、意愿与表必要、可能、许可两类,认为这两类词与句中其它成分有着不同的联系,起着不同的作用,用这两类词的句子的构造也根本不同。前一类被归入动词,后一类才被当作助动词。
再早之前,张文熊(1990)已指出:(1)表能力或意愿的“能、会、肯、敢、要”表示主语NP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的有无,决定事件之是否可能。因此,这一组词跟事件可能性的关系是蕴涵关系。它们是主要动词。(2)而表示对全句评价的“可以、应当(应该、该)、必须”在句中不能当作主要动词处理,应该算作“情态词”(Modal),情态词是加于全句之上的,直接跟全句的可能性相关联,并不表示主语NP的某种属性。这一组词跟事件可能性的关系是预设关系,即“可以”等情态句以事件的可能为先决条件。
更早之前,许和平的硕士论文《汉英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北京语言学院,1989年)仿照Palmer对于英语情态动词的分类,已将汉语的情态动词分为主观性、客观性两类,主观性下又分认识、道义两类,客观性下又分动力、意愿两类。该文有十余万字,个人觉得是对现代汉语情态动词最好的研究之一(另一篇是王伟的硕士论文《“能”的个案:现代汉语情态研究的认知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1998年))。
王力(1943-1944 [1985:106])说:“能愿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可能式,就是话里掺杂着咱们的意见的,用‘能’‘可’‘必’‘该’一类的字表示;第二种是意志式,就是话里掺杂着主事者的意志的,用‘要’‘欲’‘肯’‘敢’一类的字表示。”在汉语研究之中,王力先生可能是最早明确区分主语指向与说话人指向的。
以上四种研究成果,似乎很少为人注意。
主观性研究现在已经很多了。但在具体研究之中,人们似乎仍然不太辨析“主语指向”和“说话人指向”。比如程度副词“很”等是说话人指向吗?恐怕难以证明。因此,并不好说:程度副词一定有主观性。
承所里盛意,要写简介,不好推却。罗缕如上,一以致谢,二以致敬。
引用文献
陶炼(1995)《助动词》,载胡裕树、范晓主编《动词研究》,248-263页,河南大学出版社。
王力(1943-1944)《中国现代语法》,《王力文集》(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张文熊(1990)《现代汉语能愿动词句的逻辑分析(上)》,《西北师大学报》第3期,31-39页。
Lyons, John. (1977) Semantics, Vol.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 R. (1986) Mood and Mod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 R. (1990) 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 (seco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York: Longman.
Quirk, R., S. Greenbaum, G. Leech & J.Svartvik.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作者简介
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