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影响
《地图集》出版之后,于一九九九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一九九九年获国家社科重点规划项目一等奖。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海外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认为:“编绘这样一本地图集是一件体大思精的工作”,“中国境内语言和方言情形极为复杂,主编和各图的编辑从整体的设计到个别的解决,既须有一般性的了解,也要有独到的学术眼光。这是一个大集体工作的团队表现,如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其事,其他的学术单位恐怕难以办到。光是语言调查的资料就涵盖了近数十年来的方言调查报告和近几年大规模调查研究的成果。海外汉语方言部分则显示过去二十五年来一百五十个汉语社区的情形。说地图集体大思精,并非虚誉。”“编图的手法是灵活的。”“绘图的技术是一流的,种种方言重叠交叉的情形都能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详细显示出来,令人一目了然。可以想象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流过多少辛勤的汗水。”(丁邦新1996,评《中国语言地图集》,《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Vol 1. 1:89-92)
国内学者如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在《新中国语言学50 年》(陆俭明1999,《当代语言学》4﹒1-13)一文中说:“这一时期的方言调查和方言研究的成果突出反映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出版”。“这可以说是我国语言科学的基本建设。这不仅对于方言研究本身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使汉语方言研究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取得了综合平衡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汉语方言的分歧性和统一性两方面的本质特征,也不仅为整个汉语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鲜事实,有利于整个汉语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且对国家的语言决策和相关学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
徐睿渊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以下简称新版《地图集》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发行,这是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和汉语方言学界期待已久的事情。该地图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2008年A类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经国内50多位专业语言学者前后耗时10年共同编制而成。
新版《地图集》大4开本,印制十分精美,装帧古朴大方,内容也非常丰富。该地图集地图部分包括79幅大型彩色语言地图,连同政区图、图例及两卷重复部分,共88幅图。其中A类图是5幅中国语言总图,B类图是36幅汉语方言分区图和分省区汉语方言分布图,C类图是38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类图和分省区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文字部分是对每幅地图的详细说明,共488页。两卷的总篇幅近200万字。为了方便读者和使用者,以上图幅和文字说明分为“汉语方言卷”和“少数民族语言卷”两卷。通过地图和文字说明,全面呈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方言和语言资源,以及这些资源详细的地理分布状况,并细致地描述了它们的语言特点。
新版《地图集》是在1987年原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基础上绘制的。1987年原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在语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多重要的贡献,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精品。新版《地图集》忠实地继承了原版的理论框架,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重要发展和突破。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两个最主要的进步。
第一,新版《地图集》的图幅,由原版的36幅增加到79幅,不仅新增分区分类图,还新增了14幅分省区的汉语方言分布图和11幅分省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汉语方言分布图中详细绘制了官话八区图,把原来的平话区改画为“平话土话”图;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里,所反映的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由原来的81种增加为130种,新加的49种都是近年来调查新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图幅的改变和大幅增加,说明新版《地图集》在内容上做出了重大的补充和更新,更全面地反映了1987年以后20多年来我国语言调查研究的重大进展,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新版《地图集》所有的文字说明,都是根据最近20多年来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新写的。方言语言分区分类图的文字说明除了详细介绍地理分布以外,还重点突出了方言和语言特点的描写和论证,凡是在分区分类方面学术界有争议的地方,也都详尽介绍论争的焦点和理由,并提出本图集编制者的看法。分省区方言语言分布图的文字说明除了详细介绍所在省区方言语言种类和地理分布外,重点突出了省区内各种方言语言,及其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有的还概述了这些方言语言未来发展演变的大致趋势。这些说明内容丰富,文字严谨,充分体现了地图集编制者的学术风格和学术自信。
新版《地图集》跟原版一样,也是一部重要的学术精品。该地图集由著名学者熊正辉、张振兴、黄行、道布、邹嘉彦组成编辑委员会共同主编,张振兴担任执行主编;商务印书馆周洪波、何宛屏、叶军先生负责出版筹划事务,金欣欣先生担任责任编辑;国家权威机构负责地图最后的绘制工作。据了解,在10年的编制过程中,地图图面前后修订校对12次,文字说明前后修订校对16次。这部巨作的正式出版,不仅对语言学研究,尤其对汉语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汉学、民族学、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新闻事业等相关学科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9日第6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