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后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商务印书馆(北京)1978年出版的一部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
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以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为此,语言研究所成立了词典编辑室专门从事《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工作。编纂词典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语料收集为基础。语言研究所在接受国务院指示后立即成立专门的研究组,调查研究了我国现代语文词典和外国著名的规范型词典,对有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撰写出长篇论文《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在《中国语文》(月刊)7-9月号上连载发表。并用近两年的时间收集资料,从我国现代出版的各种书籍、报刊中累计勾乙、制作了100多万张卡片,为《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初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经修改定稿后于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为了更广泛地征求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并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利用1965年“试用本”送审稿的原纸型印了若干部内部发行。1973年开始对“试印本”进行修订, 至1977年底完成修改工作,1978年12月正式出版(即第1版),填补了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的空白。第1版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共约56000条。
1979年底,因《现代汉语词典》原版有损坏,需要重新排版。于是利用重排之机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某些条目稍做修改,1983年1月重排本出版(即第2版)。
为适应汉语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贯彻国家语文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原则,《现代汉语词典》一直在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不断与时俱进之中。1996年7月修订本出版(即第3版),修订本所收条目增至6万余条。
2002年5月增补本出版(即第4版)。这次修订主要是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新词新义1200余条,用粉页印刷附在词典正文的后面,以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面貌。
2005年6月第5版出版。这次修订在原有词语中删去了2000余条,增加了6000余条,全书共收条目约65000条。另外一个修订的重点就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为词典所收录的现代汉语的词全面标注了词类。
2012年5月第6版出版。这次修订主要是增加单字600多个,全书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的词语和词义,全书共收条目约68000条。
2016年9月第7版出版。这次修订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1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对约500条词语的释义、配例做了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收词所贯彻的原则是:全面反映普通话的词汇体系;正确体现词汇规范;兼收部分常见的专科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在收词上全面反映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查考的需要。这部词典释义准确详明、并有精当例句相配合,在解释词语意义的同时,还注意结合说明词语的用法,词典的释义达到了以前词典从未达到的水平,体现了现代汉语研究的多方面成果。《现代汉语词典》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以来,以其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994年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1997年《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荣获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2002年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荣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4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现代汉语词典》已累计印行了380多个印次,发行量近5000万册,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还有当地版本发行,印量之大,在中国辞书史上是罕见的。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词典,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它以前还没有这样的词典,在它以后出版的同类型的词典无不以它为蓝本。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辞书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作用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