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探索语调本质——《汉语语调实验研究》书评

作者:祖漪清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4-05
字号:

  4.《汉语语调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声调

  林茂灿先生通过音高的声学分析,讨论了声音四要素中的音强,音长和音高(基频)这三个要素。他的实验表明:音高对单念音节四声的正确辨认率约为95%。音高是辨认普通话声调的充分而又必要的征兆。调型段里的音高模式是四声的最小信息单元。

  吴宗济先生[41]指出,音高显示器“发现声调的开始和结尾还各有一小段的曲线,称为‘弯头’和‘降尾’。一个单字调有三个段落:弯头段、调型段和降尾段。头尾两段对于听感关系不大,但对语音合成是重要的。”因此,单念音节的音高曲线的弯头段和降尾段对辨认四声来说是冗余的,调型段里的音高模式是四声的最小信息单元。

  4.2 词重音

  词中有轻声和正常重音。

  林茂灿先生的声学分析[22]和林焘先生的合成实验[19]表明,音节强度在普通话轻声感知上不起什么作用,时长缩短则是轻声的重要特征;能量显著减弱是轻声的重要特点;轻声音节的音段特性趋于央化。林茂灿先生通过声学分析还证实:阴平、阳平和去声后面的轻声音高呈下降型,上声后面的轻声音高呈中平或略升型。合成实验结果表明,音高在轻声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轻声音节起点的高低;时长的作用最重要;缺少音强信息不会影响对轻声的识别。

  正常重音指不含轻声音节的单词中的重音。两音节词重音分“重轻”和“中重”两种类型。三音节词中,“中轻重”是最常见的重音模式。

  实验表明,单词的音强对正常重音的感知作用不大。时长对正常重音音节有辅助作用。

  普通话词中正常重音的声调信息也由主要元音之体现。

  总而言之,声音四要素中,对两音节和三音节词正常重音的感知来说,音强作用不大,时长起辅助作用。

  音强在语音中,为什么作用不大呢?Lehiste在她的“Suprasementals”一书[6]中指出,“影响元音响度有以下四个因素:声门下压力、元音固有强度、元音基频与共振峰频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元音目标值强度与相邻辅音的过渡音强度之间的差。”四声的音强曲线与音高曲线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直接用强度解释正常重音(及宽焦点重音)比较勉强。当然,如果对某一两个音节特别用力,以形成强调重音,其基频就会显著加大,音强也会随之加大。

  4.3 语句重音

  普通话焦点重音分为窄焦点重音和宽焦点重音,都以音高变化为主。当窄焦点重音落在非上声音节上时,音高高点抬高;当落在上声音节上时,其音高低点下压,而宽焦点是其高点下降,低点比其前面音节的下降快些,末音节音域最大。窄焦点重音的特征是:[+RAISEH] or [+LOWERL];而宽焦点特征是:[-RAISEH][+LOWERL][29]。

  4.4 语气

  林茂灿先生[8,26,27,28]的实验表明,疑问边界调相对于陈述边界调有三种音高表现,其中最多出现的是,携带疑问边界调音节的起点音高明显高于携带陈述句边界调音节的起点,疑问边界调音节的终点音高比陈述句边界调音节的终点提高得更加明显;林茂灿先生在进一步研究边界调与声调的关系时看到,普通话疑问边界调音高是相对于这个音节声调的抬高,而陈述的边界调音高是相对于这个音节声调的压低。边界调音高的抬高或降低是区分疑问语气与陈述语气的本质。林茂灿先生认为普通话疑问和陈述边界调的特征用符号可以表示为:[+Raised Tone] 和 [+Lowered Tone]。

  陈虎[15]认为普通话无标记感叹语气的感知要素是强重音与宽调域。重音的加强与调域的加宽可以使陈述语气向感叹语气转化。重音的显著减弱与调域的显著压缩也可使感叹语气丧失殆尽。林茂灿先生提出,感叹语气的基本特征是:[+RaisedH]与[+RaisedH] [+Lowered L], [+RaisedH]表示强重音, [+RaisedH] [+Lowered L]表示宽调域。

  路继伦与孙佳[18]的研究表明命令语气主要通过边界调得到体现;命令短语的时长短于陈述短语的时长。林茂灿先生也提出了命令语气的边界调也是相对于这个音节单念时音高会抬高,其基本特征为:[+Raised Tone]。

  李爱军分析了高兴、害怕、难过、生气这四种情感句的重音模式与对应中性句重音模式之间的关系,考察发音人之间的情感句重音模式,发现边界调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7,17]。

  5.《汉语语调实验研究》的特色

  5.1 赵元任语调学说及其意义

  赵元任先生认为:“语气和重音,通过‘代数和’和‘橡皮带’,作用于声调和中性语调,生成了‘耳朵听到的总语调’”。通过功能语调的研究,林茂灿先生对赵元任语调学说进行了解释:汉语“总语调”包括了声调、中性语调(或节奏语调)、重音和语气,并用图1表示这个感念。


图1:赵元任语调学说的示意图

  赵元任先生对汉语字调和句子的语调解释是:“可将音节的声调和句子的语调比作小波浪跨在大波浪上,实际是两种波浪的代数和。”林茂灿先生从赵元任先生“北平语调的研究”[44]中说明“代数和”的例子中看到:“上升语调”和“下降语调”只作用于句末音节,即“上升语调”使得句末音节音高相对于这个音节单念时抬高(音阶抬高),“下降语调”使得句末音节音高相对于这个音节单念时降低(音阶降低),但句子整体调型不变。林茂灿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赵先生“代数和”主张的科学性,从而提出了“汉语也有边界调”。

  赵元任先生用“橡皮带”比喻重音性质。赵先生在《中国话的文法》[48]中提出汉语重音“从音位学的观点看,最好分为三种:正常重音、对比重音和弱重音”、“在没有中间停顿的一连串的正常重音中,不论是短语还是复合词,其实际轻重程度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最末一个音节最重。”从这些话看到,赵先生提出的正常重音,实际上是西方有关学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说的宽焦点重音(无焦点重音或自然焦点重音),它们可以存在于词中,也可以发生在短语中;而对比重音相当于窄焦点重音。林茂灿先生用实验证实,赵元任用“橡皮带”比喻重音,既形象又准确。

  从语调本身包含重音和语气两个要素看,赵元任语调学说比自主音段(AM)理论早了半个世纪,当然自主音段(AM)理论的贡献还在于提出了音高重音和边界调的特征。赵元任的语调学说具有语言学意义,对语调描写有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