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刘探宙著《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简介

作者:刘探宙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4-12
字号:

  刘探宙著《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研究》于2017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文学语言研究系列”。

  汉语的同位同指组合,如“小王这个人(心眼儿好)”,在汉语中很常见,传统语法常称之为“同位结构”。不过,两个名词性成分紧邻、同指一个人或事物,而且在句子中绑定在一个句法位置上,这种结构的性质是什么,语法学界至今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首先,两个名词项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觉得属于偏正关系,有人认为是并列关系,还有人认为是限定词及其补足语关系。其次,“同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结构关系(偏正结构或者限定词短语);有人认为是语义关系(结构上分属于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再次,从句法地位上,有人认为它应该独立,有人认为现有的句法关系就能说明。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语言中常常接触的是由两到三个名词项构成的同位同指组合,单独观察某一个或某一类例子,我们就会因视野受到约束从而使思考受到局限。

  我们观察到汉语中有多项同位这样的例子,如“通过这件事我们对人家吕叔湘吕先生他老人家更加敬重了”。如果从这样多项同位现象的事实反思它为什么会引起前贤那么大的认识差异,我们就会发现思路豁然明朗——这些同位的名词项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事实上,同位关系的本质是阐释关系,是说话人根据他对听话人背景的判断,不断地以在线组合的方式用后项阐释相邻的前项,使其信息丰满化、立体化。

  于是,从有资格进入这个组合的所有名词成分入手,我们做了排列组合工作。根据同位关系的本质,我们设置了严格的形式定义和鉴别标准,然后将排列组合得出的所有结果进行过滤,最终得到了575种汉语中能出现的同位同指组合,其中两项组合有42种,三项组合有86种,四项有155种,五项147种,六项107种,七项32种,八项6种。这就是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全景。

  在这个全景下,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到,有的同位同指组合能结合成名词短语,这体现了它的静态性;有的组合从句子里切分出来时却不是独立的短语,如“写汉字对你大人来讲不是难事,对小孩子就比较困难了”,这体现了它动态的临时性。因此汉语的同位同指组合和普通的名词短语不同,有亦动亦静的特点。由于语言的经济性,除了以同位项提供补充信息,说话人还常常借同位项来表达主观情感和评价。说话人将所有这些信息在语流里压缩为一个个名词性成分的组合,如同沈家煊先生所阐述的汉语中零句与零句的组合作用一样,这体现了汉语名词短语和句子组织的平行性。因此,充分展现语用和句法两重性的同位同指组合,实际上是汉语语用表达凝固为句法的一种手段。

  如果从汉语同位同指的全景观察,用生成语法的“DP假说”乃至“X-bar”解释都会遇到重重困难,这是因为汉语的同位关系有不同于英语的特点,一是可以多项不停顿共现,二是后项阐释相邻前项呈现“链状”特性,居中的同位项具有阐释者和被阐释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汉语的同位关系应采取“自上而下”的观察角度。根据575种组合,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八个结构位置可以分作三个区域,句法框架简单概括为:态度视角成分>语义核心成分>定位照应成分。

  作者简介

  刘探宙,1973年生,山东烟台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句法语义室副研究员,研究兴趣:汉语句法语义、方言语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