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晋语果摄字今读鼻音韵的成因》摘要

作者:沈明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4-17
字号:

  晋语指“山西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李荣1984)。分布在山西南部除外、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及河南北部,共194个市县旗。据2014年统计数据,使用晋语的人口约6,200万人。


晋语区地图

 

 

  这样的读音经历了两个变化过程: 

  本文通过对大量实地调查所得语料的细致分析(引用的材料也都经过发音人的验证),厘请了同一区域内属于同质演变的不同表象和不同区域内属于同质演变的共同表象,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在更高层次上解释了晋语果摄字今读鼻音韵的原因和过程。同时也注重研究的系统性,说明了晋语和其他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汉语方言在此类现象上(张燕芬2010,张琨1983,丁邦新 1987,王洪君1991,1992)的不同以及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音变类型。

  从文白异读的角度来考察此类问题,从内部演变和外来层次来给出解释,揭示出了晋西、陕北黄河沿岸晋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音类整体创新的同时,也在局部特征上坚持其保守性。具体来说,后起的音值采用了外来的官话方言的方式,原有的音类分合关系和韵母一二等有别这两个局部特征上顽固地保留了存古的特点。

  参考文献:

  丁邦新 1987 论官话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8年。

  李 荣 1985 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第1期。

  王洪君 1991 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一),《语文研究》第4期。

  王洪君 1992 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二),《语文研究》第1期。

  张 琨 1983 汉语方言中鼻音韵尾的消失,《中国语文论丛》。

  张燕芬 2010 试论古阴声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鼻音韵尾的条件,《方言》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1987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

  原文刊于《方言》2011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杂志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先后调查过官话、晋语、徽语、皖南吴语和湘南土话,学术兴趣主要在方言音韵研究和方言词典编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