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摘要】夏俐萍:湘语完成义标记“咖”“哒”的分途与交汇

作者:夏俐萍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1-07-30
字号:

  湘语中北部方言表达完成义时采用“咖”“哒”及其组合形式“咖哒”“咖……哒”,本文对此进行专项语法调查。结果表明,“咖”“哒”并不像印欧语的体标记那样高度语法化为完整体标记或完成体标记,而是受制于不同的因素,包括现实性状况、句子情状类型、动词情状类型以及动词语义。

  一、现实与非现实:结果补语和体意义的分水岭

  根据Comrie(1985)、Chafe(1995)、Mithun(1999)等的相关论述,现实情态指命题得以实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来认识的情态;非现实情态指命题仅是一种意象,仅能通过想象得以实现的情态。非现实情态一般指:将来事件,命令、建议、警告等,违实事件,习惯性动作等。

  在非现实情态句中,“咖”“哒”仅能充当结果补语。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搭配的动词语义有要求,“咖”只能与消除义动词搭配,“哒”只能与获得义动词搭配。(2) “咖”“哒”可以用于否定句。(3)“咖”“哒”可以搭配可能补语。分别如例(1)—(3)。

  (1)a. 尔一是脱咖/*哒外套,我就不带哒尔出去耍你要是脱掉外套,我就不带你出去玩。

      b. 尔一是穿*咖/哒外套,我就带哒尔出去耍你要是穿上外套,我就带你出去玩。(益阳)

  (2)他的钱拿哒得/拿哒不得他的钱可以拿/不可以拿。(安化梅城

  (3)鞋子脱咖得/脱咖不得鞋子可以脱掉/不可以脱掉。(安化东坪

  “咖”“哒”充当结果补语时,与动词的搭配能力较弱,语法化程度偏低。“咖哒”“咖……哒”并不能用于非现实情态句,可见组合形式并非单用形式的简单叠加。

  二、现实情态句中“咖”“哒”的使用差异

  在现实情态句中,“咖”“哒”搭配的动词不再受词汇语义的限制,消除义或获得义动词之外,“咖”“哒”可以搭配状态、持续、结果或瞬间实现等不同类型的动词。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

  “咖”要求所在的句子具有终结情状,“咖”指向动词和宾语所代表的事件作为一个整体到达了终结点,内部不可分割。能够为句子提供终结点的可以是数量短语、连续事件或强调性的时间副词等。例如:

  (4)我中午吃咖一碗饭,*只是冇吃完我中午吃了一碗饭,只是没吃完。(湘阴)

  (5)他到咖学校就晕倒哒他到学校就晕倒了。(益阳)

  (6)他刚刚买咖菜他刚刚买了菜。(宁乡)

  与“咖”搭配终结性情状不同,“哒”在现实句中是否合格不取决于句子情状类型,而取决于动词情状类型。“哒”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刘勋宁(1988)对普通话“了”的意义的总结:表明动词、形容词以及其他谓语形式的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下。因此,现实句中的“哒”只指向动词,表示动作得以实现,在动作事件可以分割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后续句否定句子的终结性。可以将例(7)与例(4)比较:

  (7)我吃哒饭,只是冇吃完我吃了饭,只是没吃完。(株洲芦淞

  “咖”“哒”的对立体现了人类语言在事件情状类型上的两种视点:事件界限视点(主要表现为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区别)和时间进程视点(主要表现为完成体/未完成体的区别)(金立鑫等2018)。前者在汉语中多数用动补结构表达,后者多用相当于普通话“了”的成分表达。由于“哒”不受句子情状类型的限制,因此多数情况下“V咖”可以替换为“V哒”,反之则不然。

  (8)a. 他得咖/哒一百块钱他得了一百元。(湘潭)

      b. 他得哒/*咖钱他得了钱。

  此外,“咖”“哒”使用时,仍然可以看出二者“失”义和“得”义扩展源的影响,即使在现实句中,消除义动词更倾向于与“咖”搭配,获得义动词更倾向于与“哒”搭配。

  三、组合形式“咖……哒”与“咖哒”

  跟普通话“了”一样,“哒”有两个变体:哒1位于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实现;哒2位于句末,表示对命题所示新信息或事实的确认。因此,“咖……哒”组合中,“咖”属于命题内成分,指向动作的完结,“哒”属于命题外成分,指向对整个命题的确认,具有结句作用。因此“V咖O哒”的层次应为“V咖O|哒”而不是“V|咖O哒”。跟普通话“了2”一样,“哒2”表示命题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如例(9)所示。

  (9)a. 他到咖/哒北京,又回来哒。(长沙县)

  b. 他到咖北京哒,*又回来哒。

  (9a)动词后的“咖”“哒”均不以说话时间为参照,因此后续句可以加“又回来哒”。但(9b)句末的“哒”表明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所指称的对象正在“北京”,因此不能用后续句“又回来哒”来推翻这一时间参照。

  “组合式“咖哒”最初为动补结构的“V咖”与实现体标记“哒”的组合,表示某个终结性动作的实现。在消除义动词后的“咖”可以替换为结果补语“完”,如例(10)。

  (10)他一不小心打烂/咖哒箇只杯子他不小心打破了这个杯子。(益阳)

  当与非消除义动词搭配,“咖哒”进一步虚化,表示事件作为一个整体全部完成。“V咖哒O”与“V咖O哒”虽然形式接近,但前者表示整体事件的完成,后者表示完结的事件对现在时刻产生的影响,不能随意替换。

  (11)a. 他在北京住咖哒三年,*还会一直住。(宁乡大城桥

       b. 他在北京住咖三年哒,还会一直住。

  (11a)的“住咖哒三年”表明一个整体事件已经完成,不能加后续句。(11b)的“住咖三年哒”表明到说话时刻为止,某个动作已经持续了三年,还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四、结论

  体意义承载单位是句子,动词只有在句子中才体现体意义(戴耀晶1997:4),这个观点尤其适合汉语的情况。不同语言中均有表达完成、进行、持续等体意义的手段,可以是词汇手段,也可以是语法手面,还可以是正在语法化过程的综合手面。“咖”“哒”充当结果补语、动相补语以及体标记的语法化过程中,因不同的句子情态、动词情状类型以及动词语义使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搭配成分受限,结构歧义甚至进一步发展出主观积极义或消极义的特点,在共时平面上投射出不同的层级类型。

  主要参考文献:

  戴耀晶 1997 《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董秀芳 2017 《动词虚化后完结成分的使用特点及性质》,《中国语文》第3期。

  郭锐 2015 《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

  刘勋宁 1988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期。

  刘勋宁 1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关系》,《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鲁曼 2010a 《完成体语义与“事件完成”——长沙话完成体语义的跨语言研究》,《现代外语》第3期。

  鲁曼 2010b 《长沙方言的“咖”和“哒”》,《中国语文》第6期。

  金立鑫、李思旭、于秀金 2018 《界限体和进程体的类型学分析》,《语言类型学集刊》第1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沈家煊 1995 《“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

  Comrie, Bernard 1976 Aspec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rank R. 2001 Mood and Modality (2nd20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hang, Lihua 199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Aspectuality in German , English, and Chinese. New York: Peter Lang.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1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夏俐萍,湖南益阳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和语言类型学。在国内外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专著两部:《汉语方言全浊声母演变研究》《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语法》。目前致力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的编写和汉语边界方言的接触与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