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摘要】任荷:先秦汉语“难”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来源

作者:任荷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1-08-19
字号:

  1. 引言

  “难”是先秦汉语中常见的事件属性形容词,义为“(某事)做起来费劲儿”,即实现该事件的难度较大。除了独立做谓语和做定语,“难”还能出现于“主语+难+VP”句式。例如:

  (1)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

  本文认为,此句式中的“难”是由形容词“难”语法化而来的情态助动词,带VP补足语,记作“难MOD”。

  前人研究已指出,“难MODVP”句的显著特点是,句子主语往往是受事,后接动词含有被动义Pulleyblank,1995;大西克也,2004;巫雪如,2018。但是,关于“难MODVP”句的句法结构,学者们并未给出具体、可靠的分析和论证,本文拟着重探讨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从“难ADJ”到“难MOD”的语法化过程与机制。此外,考察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难MODVP”句的主语都是“难”后动词的受事,但也存在少量“主语为施事”的用例。关于施事主语“难”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来源,本文也会做简要讨论。

  2. 受事主语“难”字句的句法结构

  本节在共时层面上探讨主语为受事的“难MODVP”句的句法派生方式。部分学者认为,主语NP的基础生成位置是“难”后动词的宾语位置,而后移位到“难”之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曹逢甫(1996)、巫雪如(2018)这两个方案。然而,用这两个方案来解释先秦汉语“NP+难MODVP”句的生成都存在困难。本文认为,“NP+难MODVP”句的主语是基础生成于“难”之前的,与此同时,主语NP还要被解读为低一级动词的受事成分。那么就需要假设“难”后动词的宾语是一个空语类,并在这个内嵌宾语与主语NP之间建立同标关系。

  从管约论开始,生成语法学家大多采用空算子移位分析法来处理英语“tough”结构。但从语言事实来看,先秦时期的“NP+难MODVP”句并未体现出无界依存性,且“难”后不能出现主语——这些都不符合空算子移位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空算子移位方案并不适用于先秦汉语“难”字句。本文借鉴黄正德等(2013:128-133)对现代汉语“短被动句”的分析,提出如下方案:

  内嵌的空宾语是一个PRO,发生NP移位,移到某个非论旨的且无法得到格位的指示语位置,在该位置上受基础生成的主语控制(control)。

  此方案既能解释先秦汉语中各种形式的“NP+难MODVP”句的生成,又能解释其所受限制(比如:“使”字兼语式的受事成分和双宾结构的直接宾语不能移位,“难”后不能出现主语),还能解释与“NP+难MODVP”句密切相关的“NP工具/与事+难MOD+以/与+VP”句的生成,因而是目前所见的几种方案中最优的一个。

  3. 施事主语“难”字句的句法结构

  图片

  先秦汉语中也存在着主语为施事的“难MODVP”句。例如:

  (2)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韩非子·难言》)

  “NP+难MODVP”的句法结构不同于 “NP+难MODVP”。前者的补足语VP是主动结构,不涉及移位;后者的补足语VP(或vP)则是被动结构,涉及空语类(PRO)的移位。

  (3) a.[臣非] v [MP [M难][VP 言]]

  b.[君子i] v [MP [M 难][VP PROi 说 ti]]

  4. 两类“难”字句的来源

  助动词“难”来源于形容词“难”的语法化。单个词语的语法化通常是在特定的句法结构中经由重新分析而实现的。因而“NP+难MODVP”句的来源应当是一个与之具有相同的表层形式的形容词谓语句,其结构为:NP做主语,“难ADJ”是谓语核心,带一个NOMLP做附接语。NOMLP内的动词并无任何形态标记,“难ADJ+NOMLP”从表面上看就是两个谓词并列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语义重心发生了后移,“难”的语义有虚化的倾向。从句法上看,对某一代母语者来说,“难”发生了从V到MOD的移位。而对下一代母语者来说,合并是比移位更简单的形式,于是他们将“难”看成直接合并到MOD位置上的助动词,并将“难”后成分重新分析为一个VP结构(充当“难”的补足语),最终产生了“NP+难MODVP”句(这是一个“结构简化”的过程,参看Roberts & Roussou 1999、蔡维天2010等)。形容词“难”带NOMLP附接语的结构来源于在“NP+难ADJ”句的基础上附接一个NOMLP。

  施事主语句中的助动词“难”与形容词“难”的意动用法关系密切。“NP+难意动+NOMLP”句是“NP+难MODVP”句的直接来源,句法演变的机制是重新分析。从语义上看,“以……为难”与“难以(做到)……”略有不同,因而也需要对其语义变化做出解释。“以……为难”说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自己实现某个事件很困难,“难以(做到)……”则是(说话人认为)主语实现某个事件很困难。当主语为第一人称时,说话人和主语是同一人,两种意义就会发生重叠——例如,《国语·越语下》:“王曰:‘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语义变化应始于这种语境,而后扩展到其他语境。

  主要参考文献:

  蔡维天 2010 《谈汉语模态词的分布与诠释之对应关系》,《中国语文》第3期。

  曹逢甫 1996 《汉语的提升动词》,《中国语文》第3期。

  大西克也 2013 《“施受同辞”刍议——《史记》中的“中性动词”和“作格动词”》,载《境外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冯胜利 1995 《“管约”理论与汉语的被动句》,《中国语言学论丛》第1辑。

  黄正德 李艳惠 李亚非(著) 张和友(译) 2013 《汉语句法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李 明 2017 《汉语助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

  马建忠 1898 《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梅 广 2018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上海教育出版社。

  巫雪如 2018 《先秦情态动词研究》,中西书局。

  张智鹏 2010 《空算子移位结构的最简方案研究——英汉比较视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Aldridge, Edith 2019 Subject/non-subject movement asymmetries in Late Archaic Chinese. Glossa 4.1: 1-38.

  Bybee, Joan, Revere Perkins and William Pagliuca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omsky, Noam 1977 On wh-movement. Formal syntax: 71-132.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homsky, Noam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Huang, C.-T. James 1982 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Pulleyblank, Edwin G. 1995 Outline of Classical Chinese Grammar.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Roberts, Ian and Anna Roussou 1999 A formal approach to grammaticalization. Linguistics 37-6: 1011-1041.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任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历史语法、汉语历史词汇。出版专著一部(《“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中国典籍与文化》《语言研究集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