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君侯自称“寡人”,有解为“寡德”“谦称”者,有解为“尊称”者;然而“寡”字之解何据?其所据之理又有何据?迄无定论。本文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上提出三重证据法,即地下材料、地上材料及古人(词义)观念之“三重证据法”。文章首先以传世文献证明“寡人”为君侯自尊定位之称。《曲礼》“(诸侯)……与民言自称曰寡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称诸异邦曰寡小君”中之“寡”,均非谦称。《曲礼下》更凿实此意:“(公侯)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其中“老妇”“小童”显为谦称,而“自称于诸侯”则必用平等相待之礼而不容自贬,故自称曰“寡小君”。此可见“寡”非谦称而是‘独一无二’之义”,与天子自称“予一人”之“一人”同“意”。如《汤誓》“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听予一人之作猷”。尤其《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之“一人”,系指天子,乃本文立论之最佳例证;《左传·哀公十六年》“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之“茕茕”“一人在位”亦见君王自称“一人”之观念。
其次,地下材料可提供“寡人考”之二重证据:金文之“寡图片”乃“屋中最高地位者”(许进雄1995)故凸大其头;与“寡”字“独一无匹”之义正相暗合。因独一,故不多、故寡少,因而引申为“鲜少”之义。地下出土文献之“予一人”,同样证明地上君王自称之说:清华简《皇门》:“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忧。”清华简《祭公》:“逊措乃心,尽付畀余一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桓称其有若,曰享会余一人,思辅余于艰。”
然而,虽“寡人”为“寡德”之说可破(王泗原2014),但以“寡”称君之本意(初始命名之意、不是该词之“本义”)为何,仍有待考。考义要根据古注,更要考其背后深藏的词义观念——“寡”因“独一”之义而用为君侯自称,反映了古人如何看待君侯、理解君侯的观念。这就是本文提出的“观念考义法”。本文从(1)古人之数字观、(2)古人之匹对观、(3)古人“适”、“敬”观,和(4)古人之奇偶观,四个方面论证了古人的“独一”和“匹敌”观念之间的“古意”(古人意念)关系,从而证实独一之“寡”与“君尊之称”的必然联系。
观念虽立,例据为何?据此,本文提出用“词义观念”的“义轨互证法”来判定“寡”字古义用例,同时藉此说明上古词义考证的方法和验定手段。如:
寡妻:《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据诗意,这里的“寡妻”即嫡妻,乃独一(对妾而言)之妻,故孔颖达说“适(嫡)妻唯一,故言寡也”。
寡兄:《尚书·康诰》:“乃寡兄勗。”“寡兄”即“长兄、嫡兄”。俞正燮《癸巳类稿·寡兄解》释“寡兄”为“嫡兄”;曾运乾《尚书正读》解为“大兄”,未偏离“嫡兄”的靶心。
寡大夫、寡君:《仪礼·士相见礼》:“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据此而言,“寡大夫”之称必是以君命出使之尊称,代表国君出使国外则不宜自谦而致辱国尊。同理,对他人称自家国君为“寡君”,同样不可能是谦称。
寡命=天命:《尚书·康王之诰》:“无坏我高祖寡命。”段玉裁认为“寡命”之“寡”与“寡妻”“寡兄”之“寡”相同,曾运乾(2011)指出:“寡兄,大兄也。伯邑考卒,武王为大兄。大兄称寡兄者,犹《诗·思齐》‘适妻’称‘寡妻’,《顾命》‘大命’称‘寡命’也。”
上古诸多[寡N]形式(寡人、寡妻、寡兄、寡君、寡大夫、寡命),无一不从古义“独一无匹”的角度而得名,这足以证明“寡人”之称在周初之际不是谦称而是尊称。
第三重论据的基本论证步骤包括:(1)发见观念(独一无敌,是为君王)和书证观念(“一也者,无适之道也,万物之本也”“王者至尊,无敌体之义”)(2)同律互证(寡妻、寡兄、寡君、寡小君、寡大夫、寡人、寡命,均取意于“一则无偶/匹/敌”之古义观念,故可彼此“同律互证”)(3)归谬理证(若“寡人”为“寡德之人”,则必有“寡德之兄”“寡德之妻”“寡德之小君”“寡德之大夫”之悖解,更不能有“我高祖寡德之命”;若将“寡命、寡人、寡君、寡小君、寡大夫、寡妻、寡兄”逐一分解,则不但要为每一形式各立异说而无法凿实,更不可接受的后果是打乱了词汇系统及其生成它们的语义观念。)
文章最后指出:王国维之“二重证据法”今天很容易转化成计算机归纳和分类性的统计工作,譬如[寡+N]在先秦文献中和金甲文中的出现频率,立刻即可统计无余。但“寡字究为何义”则非统计或电子手段所能完成和预测。故二重证据之外,还需“理性裁断法”的帮助。此即本文据词义观念(独一无匹是为君)建立同律互证(词群),然后据此进行逻辑推理的理证之法。词义观念的材料是“根据”,“同律互证、推演、归谬”是“理证”。这种先建立前提(古人语义观念及其同律互证)然后进行有效推理的“理证法”,即本文2+1三重证据法之核心所在:理证+实证{地下材料+传世文献}之当代科学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董淑华 2006 “寡人”意义考辨,《学术交流》第9期。
冯利(冯胜利) 1986 “同律引申”与语文词典的释义,《辞书研究》第2期。
冯胜利 2016 论王念孙的生成类比法,《贵州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
冯胜利 2019 训诂的属类与体系——论经学训诂、子学训诂、史学训诂、文学训诂的独立性,《古汉语研究》第3期。
黄树先 2014 语言:认知世界的方法和结果——哲学语言札记,《华中国学》第二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86-196页。
蒋兆鹄 1985 孤、寡人、不谷浅识,《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齐元涛 2008 《重新分析与汉字的发展》,《中国语文》第1期。
孟蓬生 2019 《尚书》“寡命”补正,《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4辑。
宁镇疆 2018 也论“余一人”问题,《历史研究》第2期。
王国维 1976 《观堂学书记》,《王国维先生全集续编》第6册,大通书局。
王国维 1997 《古史新证》,《王国维文集》第四册,中国文史出版社。
王立军 2016 《汉字构型与中国古代的天人观》,《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第
4期。
王珊 2012 《左传》“孤、寡人”意义考辨,《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王泗原 2014 《古语文例释》(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
夏渌 1983 孤、寡人、不谷新诠,《中国语文》第4期。
许进雄 1995 《古文谐声字根》,台北商务印书馆。
杨筠如着 黄怀信标校 2005 《尚书核诂》,陕西人民出版社。
元鸿仁 1984 孤、寡人、不谷琐议,《图书与情报》第1·2期。
曾运乾《尚书正读》,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冯胜利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语言学报》(JCL,SSCI索引)联席主编和《韵律语法研究》联席主编。研究方向包括乾嘉“理必”与章黄学理研究、训诂学、韵律语法学、语体语法学、汉语历时句法学、汉语韵律文学史及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5部(其中4部被译为英文、韩文等)、英文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1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