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口语句法易位现象的研究注意到了单一主语句的主语或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易位(如陆俭明 1980)。近期,又有新的推进。张伯江(2021)指出,小主语“也可以发生易位”,如“你身体好吗?→你好吗?身体。”但张文主要是运用易位手段来验证立体结构可以还原为扁平、并置性结构,尚未就小主语易位做纵深考察。本文拟多方位考察这一现象。
综合已有研究(Chao,1968;宋柔,2013;沈家煊,2019;张伯江,2018、2021等),本文采用广义话题观,确定次话题基本类型如下:(1)主谓谓语句的次话题。这是主要类型,含若干小类。(2)其他话题-说明句的次话题,含7个小类:周遍性主语,特指疑问词,反身、相互代词,传统上的名词状语,无定主语,传统上的动补式里的“V得”,准定语后的N成分。
1、主谓谓语句的次话题易位
我们参考丁声树等(1961:24-28)、赵元任(Chao,1968)、吕叔湘(1986)、张伯江(2018),将主谓谓语型的话题-说明句分为三大类,若干小类。次话题的易位在各类主谓谓语句中的表现不一,能易位与不能易位的情况大致相当,呈现出一定的类别差异和规律性。例如:
(1)三叔头发白 → *三叔白,头发。
(2)仙人掌阳光要充足 → *仙人掌要充足,阳光。
(3)这事你得发表看法。→ 这事得发表看法,你。
(4)钱我马上转过去→钱马上转过去,我。
2、其他话题-说明句的次话题易位
与主谓谓语句类型的话题-说明句类似,这一大类话题-说明句的各类次话题,能易位的情况和不能易位的情况也大致相当,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类别差异和规律性。例如:
(5)烟和酒一样都不缺。→ *烟和酒都不缺,一样。
(6)你们几个谁去?→*你们几个去,谁?
(7)你就口头通知他们吧。→ 你就通知他们吧,口头。
(8)她笑得都直不起腰了。→ 她都直不起腰了,笑得。
按照张伯江(2021)的观点,(8)也是话题-说明句,“笑得”是次话题(小主语)。
准定语后N充当的次话题一般也可易位,但是,如果次话题N可作为当面的称谓或呼语,听者可能误解,那么易位的可接受度较低:
(9)他的足球踢得很棒。→他踢得很棒(啊),足球。
(10)他的局长当不成了。→?他当不成了,局长。
3、延伸的问题
3.1 主、次话题能否同时易位?
我们检验了两大类含次话题的话题-说明句,发现一般不存在主、次话题一起易位的情况。
(11)他鼻子高。→*高,他鼻子。
但这一规则也有例外。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主、次话题可以同时易位。
(一)主、次话题易位后句子前项和后项都可单说,且前项不是一个光杆单字(词)。
(12)他鼻子有那么高吗?→ 有那么高吗,他鼻子?
(二)主谓谓语是“是”字句。
(13)你们这是怎么啦?→怎么啦?你们这是? [张伯江、方梅的例子]
这类是有条件的:“是”字总是随主、次话题后移(张伯江、方梅 1996:63)。
(三)特定情况下的动补结构话题-说明句。“V得”后面的陈述语(传统上的补语)如果是非主谓结构,主、次话题不宜同时易位;如果是主谓结构,可同时易位。比较:
(14)他气得直哆嗦 。→*直哆嗦,他气得。 [张伯江例句]
(15)他跑得鞋都掉了。→鞋都掉了,他跑得。 [陆俭明例句]
(四)当次话题单独易位时,易位后的句子(前置部分)如果容易引起误解或歧义,而主、次话题一起易位不会产生误会或歧义时,则可以主、次话题同时易位。例如:
(16)你唱得太好了!→*你太好了,唱得!→太好了,你唱得!
3.2 多重话题句的次话题易位问题
双层次话题句里一个次话题可以易位;两个次话题同时易位,听上去不很自然;三个话题(主话题、次话题及次次话题)全部易位,句子不成立:
(17)我今天城里有事儿。(Hockett的例子) → 我城里有事儿,今天。→ 我今天有事儿,城里。
(18)我今天城里有事儿。→ ?我有事儿,今天城里。
(19) *有事儿,我今天城里。
更不能多层次话题与主话题一同易位:
(20)这事儿我现在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吕叔湘的例子]
→a.这事儿我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现在。
→b.这事儿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现在。
→c.*这事儿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现在脑子里。
→d.*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这事儿我现在脑子里。
总之,后移话题(含主话题)越多,可接受度越低。
4、从次话题易位看一般句法易位
次话题易位的种种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句法易位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例如:
一,易位的本质功能是对前述内容的信息补缺,而不是对前述内容进行语义纠误。
二,易位句有急速句,也有舒缓句,其句法和语音后果也不同:急速句无停顿,轻读;舒缓句有停顿,不一定轻读。陆俭明(1980)认为易位句前置部分和后移部分之间“没有必然的语音停顿”,但王铎(1987)认为有时必须有停顿。从次话题易位情况看,后移部分的前边有时必须有停顿。下面句子的“我”前须停顿,否则可能出现“花园幽径句”式的误解:
(21)律师我们已经咨询过。→ 律师已经咨询过,我们。
但在疑问句中,如果有语气词阻止不合原意的句法重构,那么就可以不要停顿。例如:
(22)那个刺儿头你敢惹吗?→ 那个刺儿头敢惹吗,你?
后移部分并非总是轻读:无停顿则轻读;有停顿则因节奏舒缓,后移部分适当增大音量。
三,后移成分趋于简单化。次话题一般音节较少,结构也不宜过于复杂。比较:
(23)你两所学校都去过吧?→ 你都去过吧,两所学校?
(24)你两所最偏远的山区小学都去过吧?→*你都去过吧,两所最偏远的山区小学?
四,影响易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句法因素,还涉及语音、语用和语义等因素。
五,次话题易位现象也可以反映易位句是常态句和省略句之间的过渡现象。例如:
(25)你这是怎么啦?→ 你怎么啦?这是。→ 你怎么啦?(这是。)
5、结语
首先,次话题易位比一般易位句更能说明句子的立体句法关系具有可离析性。其次,本项研究检验了易位句有急速型和舒缓型两类的主张,进一步指明舒缓型易位带来后移部分的非轻音化。这表明易位成分对前置成分的依附性是有限的,与前置成分有潜在的并置关系。再次,本项考察也为句法中的框-棂关系构想和“非论元性成分”主张提供了更丰富的例证,基于“指语对”、超越主谓结构的汉语大语法观很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丁声树 吕叔湘 李荣 孙德宣 管燮初 傅婧 黄盛璋 陈治文 1961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 1980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第1期。
吕叔湘 1986 《主谓谓语句举例》,《中国语文》第5期。
孟琮 1982 《口语里的一种重复——兼谈“易位”》,《中国语文》第3期。
沈家煊 2019 《超越主谓结构》,商务印书馆。
宋柔 2013 《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的流水模型》,《中国语文》第6期。
王铎 1987 《也谈“易位句”的语音停顿——兼与陆俭明、孟琮先生商榷》,《固原师专学报》第1期。
张伯江 2018 《汉语句法中的框-棂关系》,《当代语言学》第2期。
张伯江 2021 《复杂句式的扁平化——纪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中国语文》第1期。
张伯江 方梅 1996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Chao,Yuen Ren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国话的文法》).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
陈满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理论、汉语语法,兼及语言学史,致力于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构式语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早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史、早期生成语法理论经典译介等方面也有系列成果。已出版《体词谓语句研究》《威廉·琼斯:东方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等4部专著、译著《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发表《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等论文80余篇。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