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摘要】周广干:从法律术语演变为原因介词的“坐”

作者:周广干 来源: 时间: 2023-02-23
字号:

  “坐”是古汉语中常见的法律术语。近有吴柱(2019)一文(以下简称《疏证》)厘清了古籍中部分存在歧解的“坐”的故训。不过该文在讨论“坐”的介词用法产生问题时,在论证过程和方法上多有与汉语史实际不符之处。本文认为“坐”介词用法系由吸收了句式所在语境包含的“因为”义而产生。

 

  1.“坐字句”并非受事主语句

  结合蒋绍愚(2004/2012)等的意见以及对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古汉语中“受事主语+坐+之”的用例很罕见。《疏证》未系统考察文献用例,根据少量用例总结出的“典型性的标志”不具说服力。本文认为“坐字句”非受事主语句。如:

  (1) 節(即)官啬夫免而效,不备,代者与居吏坐之。故吏弗效,新吏居之未盈岁,去者与居吏坐之新吏弗坐。其盈岁,虽弗效,新吏与居吏坐之去者弗坐。(《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效》)

  (2) 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汉书·昭帝纪》)

  《疏证》认为例中“(坐)之”复指受事主语。我们认为“之”指代前文提到的各种过错或罪过,例中“……坐之”当理解为正常的主谓结构。“坐”由“争讼”义引申出败诉一方“获罪”或“因犯某种罪错而承担罪责或受惩罚”,语义上自然且连贯。例(2)可读作“敢有谮毁者,坐之”,“坐”的施事主语省略。

  (3) 正士怀怨结而不见信,猾吏崇奸轨而不被坐。(《后汉书·王符传》)

  《疏证》认为例中“‘坐’前带助动词‘被’表被动”也是一个“典型性标志”。其实“不见信”与“不被坐”为存古句式:“见”“被”对文,为遭遇、蒙受义,不表被动。且此例为孤例,不足以证明“典型性”。《疏证》释“……坐+之”之“坐”为“被治罪”义,实是囿于“坐”所处语境影响而得来。

 

  2.“坐”少用于“受事主语+坐+(以)罪状/罪名”句式

  《疏证》认为“坐字句”最常见的句式是“受事主语+坐+(以)罪状/罪名”的无被动标志受事主语句,指出“‘以’+罪状/罪名”充当补语引进被治罪的依据或原因。从文献用例来看,“以”在“坐”字后往往用于连接,而不用作介词。《后汉书》中“坐以诈疾,征下狱”“坐以虚慢征”当解为“因为诈疾/虚伪怠慢被收捕”。《疏证》的论证过程可表示为:

  

 

  我们统计了《史记》《汉书》法律术语“坐”的使用情况,两书共有法律术语“坐”1030例,用在“坐+以+宾”结构中的“坐”仅有5例,其中只有1例“以”引进原因,即:

  (4) 侯侈坐以买田宅不法,又请求吏罪,国除。(《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其余“以”多用于引进凭借或身份。如:

  (5) 侯骞坐以将军击匈奴畏懦,当斩,赎,国除。(《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还有1例“坐”的宾语省略,“以法”即“依法”,如:

  (6)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坐以法免。(《汉书·酷吏传》)

  《后汉书》情况基本相同,共418例“坐”,仅见4例“坐”“以”连用,除“坐以诈疾征下狱”“坐以虚慢征”外,其他“坐”“以”均为原因介词并列,其后宾语省略,如:

  (7) 武府掾桂阳胡腾,少师事武,独殡敛行丧,坐以禁锢。(《后汉书·窦何传》)

  通过考察可见,在更早的文献中未见到或很少见到“受事主语+坐+以+罪名/罪状”的用例,那么《疏证》关于“‘坐+罪名/罪状’系由‘坐+以+罪名/罪状’结构省略而来”的说法颠倒了先后,是站不住脚的。由此,《疏证》所揭“‘坐’字长期占据(被省略了的)‘以’的语法位置而逐步衍生出原因介词用法”的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其疏误在于未采取汪维辉等(2013)提出的“以前期赅后期”“以典型赅非典型”等原则对文献用例进行系统精确的考察。

 

  3.原因介词“坐”的产生及发展问题榷补

  原因介词“坐”在战国末期已有用例:吉仕梅(2004)已指出《睡虎地秦简》中“坐”有介词用例。秦汉时期法律术语“坐”的用例来看,“坐”在使用中有两个新特点:(1)“坐”的宾语构成成分复杂化;(2)宾语的语义范围得到了扩展。如:

  (8) 王后徐来亦坐蛊杀前王后乘舒,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皆弃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9) 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史记·楚元王世家》)

  东汉时代,“坐”的介词用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对东汉时代各类文献“坐”用例的考察,发现 “坐”可以用在“坐……故”“坐……所致”的句式中;还可以受到“皆、悉、但、唯、亦”等副词的修饰;还可以与“因”“以”形成对文,还可用于对“何故”的回答中,可见东汉时代“坐”的介词用法已臻于成熟。

  坐”由“争讼”义引申出败诉人“(因)犯……罪/获罪”义,是根据“争讼”义进行的隐喻推理。“坐”经常处在“(因)犯……罪+判决”的语境中,“坐”受到所处语境的语义影响,吸收了“因为、由于”的语义而逐渐演变为介词。在使用中又受到“以、因”等介词的类化影响,最迟到东汉时代已经发展成熟。魏晋以后“坐”成为一个存古词,保留在书面语程度较高的文献中。

 

  参考文献

  吉仕梅 2004 《秦汉简帛语言研究》,巴蜀书社。

  蒋绍愚 2015 《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马贝加 2009 《原因介词“坐”的产生》,《语言研究》第2期。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1990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孙雍长 1985 《古汉语的词义渗透》,《中国语文》第3期。

  汪维辉 胡波 2013 《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兼论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中国语文》第4期。

 

  作者简介:

  周广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已出版《〈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以虚词比较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在《中国语文》《汉语史学报》《汉语史研究集刊》《励耘语言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