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刘洁修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出版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3-03-13
字号: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刘洁修

商务印书馆 出版

  

图书简介

  凡汉语成语之传世者皆在此书。

  本书是一部大型汉语成语辞书,以考源求实为重点,源流并重,对汉语成语的词义、词形、用法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梳理。各词条先引语源书证并释义,后对历代文献中的不同词形分做次主条及副条列出并引书证,对古义、今义,本义、比喻义等做分别义项处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工具性与资料性。

  收录成语丰富,共收主条、次主条、副条及部分成语缩略语形式,达50000余条。

  释义准确精当,重视订正古书中的错讹。

  书证丰富,所选的书证截止晚清民国,达90000余条。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汉语词典》的早期编纂者之一、“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洁修先生所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考源求实,源流并重,梳理汉语成语的意义、字形、用法演变。广收四字成语,兼收异体成语。释义详尽,书证丰富。本次修订订正错漏,增补词目、注音、释义、书证,附录增加“熟语汇纂”。

  本书初版荣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11年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2012年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提名奖。本书修订版入选商务印书馆2023年3月“十大好书”。

  今刊其序,以飨学林。

 

序*

  我认识洁修同志二十多年了。起头是在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共事,后来是在《中国语文》编辑部共事。他做事认真,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书,却是后来才渐渐发现的。《中国语文》收到来稿,多有引用古书的,需要核对,因为除作者笔误外,还有从别人的著作里转引的,连作者也不知道引文有脱误。核对引文是枯燥无味而又很费时间的,只有洁修同志乐此不疲。后来我才知道,他正在从事一项巨大的工程,正在编一部大型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对他来说,查古书是家常便饭。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问他进行得怎么样了,他总是说还差得远。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费事,他说:“您不会不了解这个工作的麻烦劲儿。第一,哪些是成语,哪些不是;哪些成语要收,哪些成语不必收,这就不容易决定。比如‘奇形怪状’有出处,你收了,那么,‘奇谈怪论’你收不收?也收。好,如果有一天又看见‘奇声怪色’,你收不收?遇到这种情形,不得不自己划个界限,无法叫人人赞同。

  “第二,成语是不是都得有出处?这出处得有多老的资格?一千年?五百年?五十年以前的文章能不能算出处?手头只有《红楼梦》的例子,敢不敢说没有人在三百年以前就已经用过?还有,有些词语包含一个典故,或者出于古人的诗文,但是它不见于一般文字,这可以说是出处是有的,算不算成语倒又成为问题,怎么办?例如‘廉远堂高’‘渴尘万斛’。

  “第三,很多成语的原始形式,也就是在它成为成语以前的形式,是不整齐的,比后来通行的形式多两个字,或者拆成两句,在逐渐变成成语的过程中又曾经有过多种异体,这些都是应该交代清楚的。例如‘寄人篱下’的最早的形式应该数《战国策》里冯谖叫人传话给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后来有《东观汉记》的‘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到了《南齐书·张融传》才是‘寄人篱下’;可是《梁书·刘峻传》里又是‘寄人庑下’(刘峻就是注《世说新语》的刘孝标);这以后,又有写作‘依人篱下’‘寄人篱落’‘傍人篱壁’的。一个成语的多种异体,自然不必每个形式都另作正条处理,可是合在一条之内,也还是要分别义项,以类相从。有的虽然形式相近,但是寓意不同,前人从不乱用,咱们也就不能混为一谈;有的词典在‘骑马找马’这一条底下注‘一作骑驴觅驴’,在‘骑驴觅驴’这一条底下注‘一作骑马找马’,这就不妥了。

  “第四,一个成语往往不止一种涵义,必须仔细审辨,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拔本塞源’除贬义的毁灭根本的意思,还有褒义的除恶务尽的意思,而通行的词典多只注前一义,不注后一义。

  “以上种种,主要都要靠材料来解决,而材料是要逐渐积累的,不可能一抓一大把。”

  经他这么一说,敢情编一本好点儿的成语词典并不那么轻而易举。现在洁修同志的书已经编好,就要排印了。他高高兴兴的来请我写一篇序言,我就回忆他跟我说过的话,把它记下来,也让读者知道编这么一本词典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轻松的工作。

  吕叔湘

  1985年6月25日

 

  *吕叔湘先生的序,原为《汉语成语考释词典》而作,《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与《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内容联系紧密,故将吕序附此,一仍其旧。

 

  目录

  序

  凡例

  音节表

  正文

  笔画索引

  附录

    熟语汇纂

    征引书目

  

  名家评论

  刘洁修先生穷多年之力,完成了这样一部巨著,探幽烛微,功在士林,我个人十分敬佩。

  ——季羡林

 

文章转载自"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