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摘要】王芸华:双峰话的“冇Φ得”虚拟句

作者:王芸华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3-05-05
字号:

  湘语双峰话有一种“冇Φ得”句式,该句式包含否定词“冇”,但句子与一般的命题否定句存在一定区别。如例(1):

  (1)

  a. 冇[mau11]答应他得。

  虚拟式:本该答应他的。

  b. 冇[mau11]莫答应他得。

  虚拟式:本不该答应他的。

  c. 冇[mau13]答应他。

  直成式:没有答应他。

  双峰话“冇”的主要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没(有)”,“莫”相当于禁止否定词“别”。例(1a)和(1b)中“冇”要读变调阳平11调,句末均有虚成分“得”。例(1a)表示后悔过去没有“答应他”。例(1b)表示后悔过去“答应了他”。如果要否定“答应他”这一事件的发生,则应该使用(1c)的形式。此时“冇”读本调阳去13调,句末也不使用“得”。前两例属我们要讨论的“冇Φ得”句式。本文以双峰(荷叶)话为代表,探讨该句式的句法语义及形成机理和动因。双峰话“冇Φ得”句式中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S)+冇+Φ[VP]+得”句,我们称其“单否式”;一种是 “(S)+冇+Φ[莫+VP] +得”句,我们称其为双否式。

1.“冇”的变调及语法意义

  双峰话的副词“冇”一般读阳去13调 [mau13],但当“冇”在句中作为背景或旧信息出现时,常读变调阳平11调[mau11]。如:

  (2) 我屋里崽冇[mau11]回来,冇[mau13]杀过年猪哩。

  我儿子没回来,过年就没杀猪了。

  “冇Φ得”句中的“冇”只能读变调阳平调。这反映了该句式中“冇”及其否定的部分并非说话人需要强调的焦点,“冇”可能还有区别于命题否定的语法意义。

 

2. Φ的句法语义特征

  “冇Φ得”中Φ有三个特殊表明Φ属封闭的反事实愿望:

  (一)单否式“冇Φ得”中VP的时间可以是将来。如:

  (3)

  a. 冇[mau11] [明日去]得。

  虚拟式:本该明天去的。

  a′. *冇[mau13]明日去。

  直陈式:*

  (二)“冇Φ得”句中VP带有某种结果或影响时,其体特征和直陈句有不同的表现。如:

  (4)

  a. 冇[杀只鸡]得。

  虚拟式:本该杀了这/那只鸡的。

  b. 冇[莫[杀只鸡]]得。

  虚拟式:本不该杀了这/那只鸡的。

  c.冇杀鸡。/冇杀那只鸡。/*冇杀只鸡

  直陈式:没有杀鸡。/冇杀那只鸡。/*

  c′. *鸡。/*那只鸡。

  直陈式:*

  虚拟式V后有表示动作完结的体标记“咯[ko11]”;而直陈式V后不用“咯”。

  (三)虚拟式中宾语与直陈句宾语的有定形式存在差别。虚拟式中Φ的宾语常用定指量名结构(如“只鸡”)来表示。直陈式宾语其有定形式必须使用直指(deictic)的“指量名”形式(如“冇杀那只鸡”)。

  前两者Φ的时制和体特征不受到否定词语义的影响,表明Φ处在“封闭语境”(opaque context)中,是说话人假想的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主观愿望。也因为这种假想建立在过去一个与之相反的事实上,所以Φ中宾语是该事实中某对象的复指或重提,故可以使用定指量名结构。

  另外,“冇Φ得”句中动词必须具有[+述人][+自主]的特征,不具有该特征的VP不能进入该句式。

 

3.“得”的句法语义特征

  双峰话“冇Φ得”句中“得”读为入声调[ti21]。“得”作实词时读入声调[tia21],作虚词时均读[ti21]。“得”作情态助词表能性(“果只细人唧吃得”)是动词“获得、得到”义在非现实语境中的引申用法。而“冇Φ得”句中“得”的功能是表能性的“得”之“行事者自身之能力”(吕叔湘 1984:132)进一步语法化而来。该句式表达对过去没能做或没能不做某事的后悔和惋惜,含有“本能Φ,而未能Φ”的意味。句法上,“得”属程度类(Tang 2020)中的情态语气词。

 

4. “冇Φ得”的结构与特征

  双峰话“冇Φ得”句式具有“说话人指向”(speaker-oriented)的特征。“冇”前可带副词“先”“行头”或“倒”,这些显性的手段可以引导听话人将句子所表达的信息识解为主观的反事实愿望。不过在会话中,这些词常常省略。这说明“冇Φ得”句虚拟义的解读完全可以不依赖于这些显性的标记。

  “冇Φ得”句式隐含(单否式)或包含(双否式)了一个过去的现实,该现实在说话的时刻看来是不应该的。“冇Φ得”句表达说话人对过去没能做(单否式)或没能不做某事(双否式)的反省和认知。Φ是说话人设想的与过去现实相反的愿望,是说话人在心理上对业已存在的现实进行否定后建构出的一种假设。单否式“(S)+冇+Φ[VP]+得”中VP是虚拟的主观愿望;双否式“(S)+冇+Φ[莫+VP]+得”中则由“莫VP”构成主观意愿。单否式是加法式(additive),即在前提中直接添加事实上未发生的事件。如“冇愿望Φ[锁倒扇门]得”,既成事实是“没有锁门”,Φ“锁倒扇门”是事后心理模拟时添加上去的。而双否式是减法式(subtractive),即在前提中假定某个既定事件并没有发生。如“冇愿望Φ[莫[锁倒扇门]]得”,既成事实是“锁倒扇门”,Φ“莫锁倒扇门”是心理模拟时通过否定对既成事实的删除。

  我们将“冇Φ得”句的内部结构作如下分解:

  单否式虚拟句(加法式):

  反省事件[(S)+冇+(反事实)愿望Φ[VP]]+得。

  (事实上未能VP,后悔原应该VP)

  过去的现实是“未能VP”(该部分内容隐含),VP(即Φ)是说话人事后反省时添加的与过去相反的主观愿望,“冇+VP+得”表示说话人认识到过去现实中行为人并没有能够实施或达成Φ。现实(“未能Φ”)与理想(“本能Φ”)的对比带来后悔、遗憾或惋惜等情绪,该意义同时由句末的“得”承担。

  双否式虚拟句(减法式):

  反省事件[(S)+冇+(反事实)愿望Φ[莫+行为事件[VP]]]+得。

  (事实上已经VP,后悔原不应VP)

  VP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行为事件,“莫+VP”(即Φ)是说话人事后反省时对既发行为事件理想化的否定删除。“冇+[莫+VP]+得”表示说话人认识到过去现实中行为人并没能实施或达成Φ。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带来后悔、遗憾或惋惜等情绪,该意义同时由“得”承担。

  该句式的虚拟义源于Φ的违实性,Φ是说话人的反事实愿望,是说话人想象中的属于知域(epistemic domain,概念参看沈家煊,2003)的部分。因而“冇Φ”不是命题否定,而是对知域的否定。

 

5. 余论

  双峰话的“冇Φ得”句说明汉语方言不乏有表达虚拟的手段。且该句式在表达虚拟的方式上与印欧语有共通之处。该句式虚拟事件Φ是内包的,通过“冇”的否定,整个句式却是表现实的。相较汉语其他虚拟句,其虚拟义比较隐匿,形式比较独特,有其特殊的类型意义。

  双峰话“冇Φ得”句与汉语其他综合性虚拟表达一样,属上行反事实思维。该句式中Φ内包了一个条件-结果命题,整体上采用的却是原因-结果模式,比汉语其他虚拟表达普遍使用的“条件-结果”模式多了一层重回现实的再认知,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探本溯源式的认知。有些方言点有单否式而没有双否式,而不是相反,体现了该句式语言社团中加法式反事实思维是一种更常见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吕叔湘 1984 《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强星娜 唐正大 2009《从时间状语到虚拟标记——以上海话“慢慢叫”的语法化为例》,《语言研究》第2期。

  沈家煊 2003《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3期。

  汪化云 1994 《黄州话的“得”》,《黄冈师专学报》第2期。

  夏俐萍 2017 《湖南益阳方言的“得”类情态式——兼论湘语“得”类情态式语义图》,《语言学论丛》第五十六辑,商务印书馆。

  邢向东 2005《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愿望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语文研究》第2期。

  袁毓林 2020《“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漂移及其概念结构基础》,《中国语文》第5期。

  张伯江 2005《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语言科学》第6期。

  Tang, Sze-Wing 2020 Cartographic syntax of performative projections: evidence from Cantonese.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29(1):1-30.

 

作者简介

  王芸华,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方言语法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已在《中国语文》、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学论丛》《语言研究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其他项目多项。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