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摘要】李子君:“《切韵》学史”之命名与“切韵系韵书”纂修史之分期

作者:李子君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07-10
字号:

  自隋仁寿元年(601)陆法言撰《切韵》至民国夏敬观《今韵析》(1935),“切韵系韵书”赓续绵亘千余年。“切韵系韵书”自20世纪初定名(魏建功,1936)以来,未有学者提出“《切韵》学史”术语及构建“《切韵》学史”。

  笔者尝试构建集“切韵系韵书”传承关系梳理、纂修流布考索、研究成果考量和学术思想探赜为一体的“切韵系韵书学术史”,为了整体统摄“切韵系韵书纂修史”“切韵系韵书流布史”“切韵系韵书研究史”和“切韵系韵书思想史”,并与唐宋夏金元时期以绘制韵图为主要手段的“切韵学”相区别,本文在文字形式上将其表述为——“《切韵》学史”。

  将语音史分期与韵书史分期两相对照,二者并不吻合。时下语音史研究中以反映时音多寡为传统韵书估价的观念,给韵书史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韵书史研究与构建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语音史研究范式,应兼顾传承体例、音韵结构等综合考察韵书的演化史。

  以往研究中,学者常将“切韵系韵书”视同“中古音系韵书”的代名词。但有传承关系的韵书,特别是有“改并”“重编”关系的韵书,音韵结构不一定相同,甚或迥异。并非“中古音系韵书”都是“按四声分韵”体例编纂的“切韵系韵书”,如武玄之的《韵诠》属反映唐中期“秦音”的中古音系韵书,但其体例却与“切韵系韵书”相左。

  “中古音系韵书”中,“中古”是特定的时间概念,它标明了语音史的起迄点或时间段,“音系”则是此类韵书的语音结构。而“切韵系韵书”中“系”字强调的是编纂的基本体例,并非指音系结构,这个基本体例必须是按四声分韵,保留入声,且入声韵与阳声韵相配。辨明“切韵系韵书”与“中古音系韵书”两个概念,需兼顾韵书体例和音系结构。本文主张将“切韵系韵书”定义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切韵系韵书”指按四声分韵体例编纂的,具有清晰传承关系的韵书;狭义“切韵系韵书”专指隋唐宋反映“中古音系”的韵书。本文所指称的“切韵系韵书”取其广义。

  依据历代“切韵系韵书”的基本特征,本文将“切韵系韵书纂修史”划分为四大阶段:

  1.隋唐五代,属奠基期,代表韵书是《切韵》《唐韵》,故亦曰“切—唐韵系时期”,其间产生的韵书可称“切-唐韵”系韵书。该期基本特征为:以私修韵书为“官韵”,孙愐以前,以附益《切韵》为主,孙愐以后,以变革《切韵》为主,韵部条理趋于秩然,训释渐次增繁,近乎类书。

  2.两宋,属鼎盛期,代表韵书是《广韵》《集韵》,故亦曰“广—集韵系时期”,其间产生的韵书可称“广-集韵”系韵书。该期基本特征为:“官韵”改私修为官修,206 韵定型化,“篇韵”并行,韵书职能分化,每一代“篇韵”都有一部专门用于诗赋科举的韵书与之相配,构成三轨并行的格局。宋代韵书编纂的四大特征,超迈隋唐,元明清弗逮,空前绝后,将“切韵系韵书”编纂推向了鼎盛的巅峰。

  3.金元,属嬗变期,代表韵书是《改并五音集韵》《新刊韵略》,故亦曰“五音切韵—平水韵系时期”,其间产生的韵书可称“五音切韵”系韵书和“平水韵”系韵书。该期基本特征为:创新是金元韵书编纂的主旋律,金元“切韵系韵书”编纂的创新,主要体现于两种新的韵书编纂“范式”“五音切韵”系韵书、“平水韵”系韵书正式形成,丰富了汉语韵书编纂模式。

  4.明清民国,属衰微期,代表韵书主要是按 106 韵编纂的“诗韵”系韵书,故亦曰“平水韵系时期”或“诗韵系时期”,其间产生的韵书可称“平水韵”系韵书或“诗韵”系韵书。该期基本特征为:明代“平水韵”系韵书遍天下,明代“古今韵”韵书大量涌现,清代“平水韵”越居为“官韵”。

  四个时期中虽然不断有人对“切韵系韵书”提出批评,并尝试调整、改良,甚至变革,如唐代中期曾努力摆脱“切韵系韵书”的体例框架,编纂出一系列的“秦音系”韵书,大有凌越“切韵系韵书”取而代之之势,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改革被扼杀。元代《蒙古字韵》《中原音韵》横空出世,决破以四声为纲的束缚,“韵统四声”的韵书编纂体例,开创了汉语韵书编纂的新纪元,此后绵延不绝,产生了一系列“曲韵韵书”。明代兰茂《韵略易通》创“韵部—调类—声类”新体例,“通俗韵书”自标新格。

  金元明汉语韵书编纂体例虽不断丰富,但“切韵系韵书”一直凭官颁“平水韵”活跃在韵书史舞台中央。为金、元、明、清服务了800年的“平水韵”并没有随着科举制度的结束寿终正寝,时至今日,创作旧体格律诗仍要遵从“平水韵”。

  “切韵系韵书”是汉语韵书史上寿命最长的韵书,千余年赓续延绵不绝。

 

主要参考文献

  [明] 陈士元、甘雨 《古今韵分注撮要》,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

  [金] 韩道昭撰,宁忌浮校订 《校订五音集韵》,中华书局,1992年版。

  [明] 吕维祺 《音韵日月灯》,崇祯七年(1634)石渠阁刻本。

  李新魁、麦耘 《韵学古籍述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子君 《韵书名义、体式、类型及特征》,《文献语言学》(第十五辑),中华书局,2022年版。

  龙庄伟 《切韵研究史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宁忌浮 《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宁忌浮 《汉语韵书史》(金元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宁忌浮 《读韵书,四十五年》,《吉林社科报》2018年4月15日第3期第2版。

  [明] 孙维城 《韵释便览》,万历十八年(1590)刻本。
  王国维 《观堂集林》卷八,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

  魏建功 《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敦煌石室存残五代刻本韵书跋》,《国学季刊》1932年第3卷1号。

  魏建功 《论〈切韵〉系的韵书——〈十韵汇编·序〉》,《国学季刊》1936年第5卷第3期。

  夏敬观 《今韵析》,《音学备考·今韵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明] 杨时伟 《洪武正韵笺》,崇祯四年(1631)刻本。

  周祖谟 《唐五代韵书集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作者简介:

  李子君,文学博士,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在《中国语文》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