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胡建华著、杨萌萌译《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Wh疑问句与反身代词的句法和语义》出版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5-01-21
字号:

  国际语言学前沿丛书

  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

  Wh疑问句与反身代词的句法和语义

  胡建华 著

  杨萌萌 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科学始于假设——中译本序

  科学的语言研究,总是理论先行的。语言学家提出科学假设(即理论),然后用经验数据去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设。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假设,用经验数据检验假设,然后再根据检验结果修正假设,然后再进行检验,然后再进行修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不断循环往复,以致永无止境。

  科学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假设推动的。科学假设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做出。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做出何等水平的假设有关。科学假设可以面向非常抽象的问题,就如同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所做出的那些大的科学假设那样。这些科学巨人所做出的假设是如此抽象,以致远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完全超出平常人的想象。

  当然,科学假设也可以面向一些具体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工作假设。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只有人会说话,也在于只有人才能提出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假设。提出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假设,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种本能。现在势头正盛的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语言能力的根本区别,在我看来,就在于大语言模型不具备提出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假设的能力。当然,大语言模型也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它只有海量的数据。

  《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Wh疑问句与反身代词的句法和语义》这本书要解决的是Wh疑问句的推导和解读以及反身代词约束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假设。提出了工作假设,就要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检验之后,就会发现原先提出的假设总有一些不周之处,于是就要修正。修正之后,还要再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检验过后,还要再修正。如此一来,这条路走着走着就没了尽头,而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研究书中议题时的感觉。书写完了,研究却感觉还远没有做完,所得到的自然也不会是最终答案。

  杨萌萌博士翻译这本书时,也走进了这一循环圈:书翻译完了,语句修改,文字润色,却没了个完。英文与中文,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自然有很大的不同。翻译时如何既忠实原文,又避免翻译腔,对于中英文功底俱佳的她来说, 原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胡建华

  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

  2024年冬

 

 

新书介绍

  本书以Wh疑问句和反身代词为切入点,从句法—语义接口的视角提出语法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理论。显著性与局部性是揭示并反映人类内在语言知识及认知加工机制的基本原则,对其复杂交互作用的探究有助于解释包括Wh疑问句和反身代词在内的语言结构和现象。

  本书的研究是对当前Wh疑问句、反身代词主流分析路向的挑战与革新。Wh量化和反身代词约束是生成语法学中的两个经典议题,对生成语法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乔姆斯基等学者基于Wh移位限制、反身代词约束,分别建立了移位理论、约束理论等理论模块。本书在显著性与局部性理论框架内,对Wh量化和反身代词约束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语言现象做出统一的分析。本书秉承新描写主义之精神,对显著性与局部性的复杂交互作用做了细颗粒度的微观描写、刻画与分析,所建构的显著性与局部性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汉语,也可以解释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语言中的相关现象。

 

作者介绍

  胡建华,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儿童语言发展的行为学和脑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与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研究领域涉及理论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儿童语言获得与认知发展、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跨语言比较句法、上古汉语句法等。其论文刊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外国语》《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外语研究》《外语学刊》《语言战略研究》《外国文学》《文化艺术研究》以及Nature Human Behaviour、Linguistics、The Linguistic Review、Journal of Pragmatics、Lingua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最近出版的著作有:《形式句法研究——走向新描写主义》(商务印书馆,2024)、Prominence and Locality in Grammar: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Wh-Questions and Reflexives(Routledge,2019)、Interfaces in Grammar [Hu Jianhua & Pan Haihua, (eds.),John Benjamins,2019]。

 

译者介绍

  杨萌萌,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Visiting Scholar,2021—2022)。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分别于2014年、2017年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语义学、上古汉语语法、历史语言学。其论文刊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古汉语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外语学刊》《辞书研究》等学术期刊。2018年获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青年学者奖(YSA)。

 

编辑推荐

  本书引进自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Taylor & Francis Group),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书中讨论的问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脚注的形式做了详细的译者注。

 

本书目录

  前言

  致谢

  缩略语表

  1  引言

  注释

  第一部分 Wh 疑问句

  2 Wh 疑问句的句法和语义

  引论

  2.1  移位还是不移位?

  2.1.1  逻辑式 Wh 移位

  2.1.2  话语连接

  2.1.3  偕移

  2.1.4  无选择约束与选择函项

  2.1.5  指称性与非指称性

  2.2  显著性与局部性:Wh 疑问句解读的理论构建

  2.2.1  焦点与Wh解读:选择函项分析

  2.2.2  句类标注与Wh特征强弱:Wh 疑问句的两个分类参数

  2.2.3  标句条件与 Wh 解读

  2.2.4  A-not-A与多重 Wh 疑问句

  2.2.5  所解决的问题

  2.3  Wh 解读中的经济原则

  2.3.1  句类标注与 Wh 解读的分工

  2.3.2  经济原则与 Wh 解读

  2.3.3  汉语 Wh 疑问句的结构

  2.3.4  重议多重Wh疑问句

  2.3.5  对“为什么”和A-not-A的一点思考:唯标句条件的再修订

  2.4  进一步的讨论

  2.4.1  日语中的Wh 孤岛效应

  2.4.2  Wh 附加效应

  2.5  重议 Wh 解读中的经济原则

  2.6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部分 反身代词

  3  反身代词约束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

  引论

  3.1  基于谓词的约束理论

  3.1.1  R&R基于谓词的反身代词理论

  3.1.2  利兹(Lidz)的条件 R

  3.1.3  基于谓词的反身代词理论的局限

  3.1.4  缺失的类型

  3.1.5  进一步的讨论:复合谓词与反身标定

  3.2 刻画汉语反身代词:从基元特征推导指称依存性和反身性

  3.3  汉语光杆反身代词

  3.3.1  句法分析方案

  3.3.2  非句法分析方案

  3.3.3  “自己”的约束特性

  3.3.4  潘海华(Pan 2001)的自我归属理论

  3.3.5  黄正德和刘辰生(Huang & Liu 2001)的解释

  3.4  汉语反身代词约束中的显著性与局部性

  3.4.1  复合反身代词的约束

  3.4.2  光杆反身代词的约束:两套搜索引擎

  3.5  进一步的讨论

  3.5.1  推导循环

  3.5.2 非对比性复合反身代词与对比性复合反身代词

  3.5.3  “自己”的多次出现

  3.6  本章小结

  注释

  4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索引

  语言索引

  术语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