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第三支部所在的词典室和语音室全体科研人员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本次培训设置的四个学习思考题和研讨题目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科研有方向。关于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等问题,大家认为,以往很多人总觉得语言研究跟意识形态问题相隔甚远,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语言研究尤其是词典的编纂、修订和应用研究,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贯彻到词典编修的实践中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去年年初,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紧迫任务,词典室全体人员顶着压力,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支撑大家一直勤恳工作的仍然是原先的价值观和不能忘掉的初心。谭景春老师提出,编词典是集体工作,并不彰显个人,所以更需要奉献精神。词典工作属于应用学科,虽然不是纯学术研究,但这里面也有创新,也有学术含量,也需要潜心研究。而且词典和现实社会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自己的高水平和责任心,编好高质量的词典。
二、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学说。关于如何贯彻好继承性民族性、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学说等问题,内容涉及学科规划、评价体系和国际传播等各个角度。大家在讨论中提到,我们的经典比如《老子》特别优秀,西方也很推崇,我们应该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打造中国学说,为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语言学者的贡献。马援的辅导报告中提到考古所开始走向国际,在国外进行合作研究,其实,我们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也可以为传播汉语和中国的文化担当使者的角色,语音的应用研究也同样意义重大,前景广阔,科大讯飞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增强文化自信,必须首先做好科研工作,做好未来几年的语言所规划、研究室规划和学科规划,建立好的学科构架和评价机制,研究人员个人也据此确定中长期的学术目标。李爱军老师提出,做好规划不但能够尽量减少中途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有利于研究人员据此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做好个人的定位,长久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学术质量。关于如何强化问题意识,不断推出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问题,大家认为,当前要深入推进创新工程,加强基础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创新。语言研究要有胸怀大局的眼光,正在引起热议的关于语言学建立一级学科的提议,一旦实现,必将大力推动语言学的发展并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组建,也将以扩大招生规模、丰富办学层次的形式为大家提供教学相长的机会。当前很多学科面临如何处理创新和守成之间关系的问题,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是精品,现在的再创新,实际上是自我创新,我们既要当好守成者,又要做好创新者。大家也提出,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产出,离不开高质量、功能齐全的基础材料和资源平台。目前我们的资料数据库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知识库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时难以利用、资源不足、配置错位等问题,期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弘扬优良学风,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关于如何坚持优良学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等问题,应用性学科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第三支部所在的两个研究室词典室和语音室都侧重于应用,在学科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鼓起干劲,摆脱思想上的诸多困惑,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做好语言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先锋和桥梁,以实际行动去回答“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比如目前的字词教学和很多词典产品并不太适合学生的需要,这可以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工作的缺位。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古代辞书的优秀传统(如《尔雅》义类编排的传统、《字课图说》等以图画解说文字的特色),借鉴国外辞书的编纂思想,树立读者意识,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为各种读者编写更适合的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