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从战略高度对银发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大背景下,老年语言服务成为一个关键领域。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语言服务是连接老年人与社会的桥梁,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2023年12月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占总人口比为36.71%。积极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是国家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生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支持,助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老年人个体角度而言,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因自然衰老或罹患疾病,认知能力和语用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交际过程出现一定的障碍。良好的语言沟通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日常信息,更有效地达成交际目的,还可以增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进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从社会产业角度而言,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专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必然增加,如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相关服务的需求。积极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从科技创新角度而言,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能够促进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对于企业而言,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获取竞争优势、探索新商业机会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语言服务产品来吸引老年消费者,比如开发易于老年人使用的通信工具、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语音识别软件,设计符合老年人语言习惯的界面,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等,从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面临挑战
当前,老年语言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因自然衰老或罹患疾病,老年人的语言能力有所降低。另外,如果听力、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困难,就更需要特殊关注。而一些服务行业对老年人的语言需求缺乏关注,提供的服务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此外,社会对老年语言服务的认知和投入不足,也一定程度导致老年语言服务的发展受到限制。
在评估老年人的语言服务需求和现有服务的质量时,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老年人不仅在生理上发生变化,如认知能力减退、听力下降、口语表达困难、技术接受度低等,而且需求和偏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
当前的语言服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日常生活的基础语言服务,如电话支持、日常交流辅助等。二是面向特定需求的专业语言服务,如医疗咨询、法律咨询等。尽管近年来相关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如语音识别的应用,但这些服务在面对老年人时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技术往往并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且老年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能力较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数字鸿沟”问题。目前,针对老年群体的语言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服务内容不全面。许多服务提供方未能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提供的服务内容往往不全面,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服务方式存在局限性。传统的语言服务方式,如面对面交流或电话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而数字化服务方式对于不熟悉现代科技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三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目前,一些提供老年语言服务的人员缺乏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专业训练,难以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语言沟通上的特定问题。四是社会认知存在短板。当今社会对语言服务存在不重视、认知不充分等问题,对面向老年人的语言服务更是认识不足,相关资源的配置和政策支持也不够。
老年语言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凸显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创新和改进服务,使之更加适应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从而助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实践路径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预计这一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并且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给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服务、养老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和权益,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大力培育银发经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为建设健康、幸福、和谐的老龄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宏观层面。其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和支持老年语言服务发展。比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究资助等,尤其是对专注于创新和改进老年语言服务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其二,在标准化和质量监管上,应建立老年语言服务标准化体系以保障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流程的标准化、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及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认证等。其三,在宣传和认知提升上,要着力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老年语言服务重要性的认识;运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现代通信工具,发布老年语言服务相关信息,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二是中观层面。其一,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鼓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协同推动老年语言服务的发展。其二,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与老年语言服务相关的课程,教授语言学、老年学、社会工作、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更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三,鼓励建立专门的老年语言服务培训课程,包括老年心理学、沟通技巧、特殊需求应对等内容。这些课程不仅应面向新进入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应对现有服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其四,鼓励老年语言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通过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向世界各国学习、交流经验和做法。
三是微观层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涉老服务培训,提升各级各类涉老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掌握和了解老年人话语特点和有效沟通方法,采取积极的人际沟通策略,帮助老年人达成交际目的。比如,运用语言和副语言,辅以手势、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手段,根据共有知识和语境推测老年人话语意义等语用策略,帮助老年人实现有效沟通。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老年语言服务特别是银发经济必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树立积极老龄观,持续提升老年语言服务水平,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老年人语言能力的常模、评估及干预体系研究”(21&ZD29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院长、教授;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