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检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658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53秒)
学术报告:多模态研究与汉语会话中的手触研究时间:2018年 6月 22日(周五)下午2:00-3:30地点: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大楼6层语言研究所大会议室主讲人:李晓婷副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内容介绍互动是多模态的。本研究主要运用多...
学术报告讲座人:张博教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题目:汉语并合造词法对词义结构与词义发展的影响时间:2018年 4月 26日 9:30-11:30。这使词义的识解不能通过表层语素意义的加合、补充或融合扩展来达成,而要透过表层语素识别出其所并合的原词,在原词意义的...
如何用地理信息科学的手段追踪入声消失的途径——以山西灵石高地为例题目如何用地理信息科学的手段追踪入声消失的途径——以山西灵石高地为例主讲人沈力教授(日本同志社大学)时间3月 8日(周四)上午09:30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楼6层语言研...
2017年 11月 20日上午,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讲座教授朱庆之应邀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做了题为《“等”字音义形的历史语言学考察——从〈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说起》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完权主持报告会。顾氏认为:“等”字...
题目:Can adjunct be the subject in Chinese?(在汉语中附加成分能充当主语吗?生成词汇语义学认为:动词在句法中的所作所为都是由词汇属性所决定的。按照这个系统计算,附加成分(adjunct)由于在动作谓语中没有进行词汇登录,所以当然在动作动词句中不能成为主语。即所谓“...
2017年 12月 21日上午,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周小兵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二语教学语法的系统研究”的学术报告。周小兵教授做报告储泽祥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周小兵教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研经历,列举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
  2018年10月25日上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彭睿教授应邀在社科院语言所大会议室做了题为《复合型图式性构式的扩展模型》的学术报告。社科院语言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主任吴福祥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彭睿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式性构式历时演变分两个阶段:(1)形成,即所谓的“构式化”;(2)扩展,也称“构式性变化”。关于“扩展”背后的制约因素,学者有......
来自婴儿研究、跨语言研究、听觉和视听结合感知研究、产出研究、阅读和拼写研究的证据(Are Tones Phones?Evidence from Infancy, Cross-language Studies, Auditory and Auditory-Visual Perception, Production, Reading and Spelling)。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改变:关于声调的...
本研究讨论标注躯体动作的动词在动作量方面的特征,尤其是这一类动词与表达一次体和反复体的一系列格式(semelfactive vs.iterative forms)的组合情况。为了进一步探讨汉语一次动词(semelfactive verbs)的判定标准及其语义、形态方面的特点,我们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殷...
题目:不同言语风格中元音产出和感知研究(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vowels in different speech styles)主讲人:王悦教授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语言与大脑实验室主任(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nd Director of Language and Brain Lab at Simon F...
首页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