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上午,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周小兵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二语教学语法的系统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泽祥研究员主持。
周小兵教授做报告
储泽祥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周小兵教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研经历,列举了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语法偏误现象。如“两个半小时”,母语者优先理解为2+0.5小时,有些留学生却理解为2x0.5小时。报告结合留学生的母语背景考察了语法偏误的多种原因(母语迁移、汉语规则泛化、普遍认知等),概括相关规则;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二语教学语法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二语教学语法系统等理论问题。
周小兵教授结合大量历史教材和现用教材实例,指出二语教学语法的对象是二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师,目标是让二语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并能用于汉语交际,所以在分类上应该尽量做到细致实用,要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作用,要从形式、意义、语篇、语用等方面对各个语法难点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上述几点讲清楚具体用法,语法实例要合理充分,让学习者易于模仿,解释上要让学习者易于理解,使学习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使用汉语。
在论述二语教学语法的构建内容和方法时,周小兵教授着重讨论了二语教学语法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特别强调:
一要根据使用频率和出错概率概括出二语教学语法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二语教学语法的内容和顺序。例如,对日本学习者而言,“春风吹来了燕子”“武松打死了老虎”等句中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学习的难点。
二要从多个角度来概括语法规则。例如,不是每个语法点都要按照“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的顺序来教学和练习,存现句的否定式母语者使用频率极低,它的使用有语篇、语用等因素的制约,教存现句时可以不教否定式。再如,“A不比B+形容词(组)”多用来否定对方的话语或一般的看法,教“不比”句的推荐顺序是“比”句、“没有”句、“不比”句,在课文中需提供合理并充分的语境,解释时也要科学简明地阐明语境,并配以合理并足量的练习。
三要进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一方面,要找出特定语言的规则。例如,“很少”可以用在名词前表示数量、动词前表示频率,如“他只有很少的钱”“他很少锻炼身体”;而“很多”只能用在名词前表示数量,不能用在动词前表示频率,如“他有很多朋友”“*他很多锻炼身体”。再如,韩国初级学生常出现“*我见面他”的偏误,却很少出现“*我结婚他”的偏误。出现偏误是因为韩语的负迁移作用,而教学时可以利用韩语的正迁移作用,面向韩国学生的教材可以用对象格“와”来教“见面”。另一方面,语际对比要考虑个性,更要考虑共性,要对语言共性(普遍性)进行挖掘。例如,“我校数学系年轻女教师”,汉语多重定语的语序是大部门-小部门-年龄-性别+中心词,越南语多重定语的语序是中心词+性别-年龄-小部门-大部门,语序差异是语言个性,其共性是跟中心语语义关系越密切,离中心语越近。
四要考察二语者的习得机制,掌握二语者的学习特点、认知模式,使教学语法具备认知基础,对二语者而言具有可接受性。例如,特指疑问词习得顺序一般为:第一阶段是“怎么样、什么”,第二阶段是“多少/几、哪儿、为什么、谁”和“怎么”(先方式,后原因),第三阶段是“哪”(指别:哪个是我的?)、“多A”等。按照习得顺序教学,可以提高二语者的学习速度。
五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考察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对汉语语法学习的作用。二语教学语法的研究成果应服务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只有大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才有可能探寻出二语教学语法的最佳方案和路径。
六要善于利用各类语料库,如“母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全球汉语教材语料库”等,深入挖掘二语教学语法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二语者的出错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去总结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以促进二语教学语法的建构。
报告还总结了二语教学语法的研究层级与价值。周小兵教授认为,二语教学语法虽然属于应用研究层面,但同时又是连接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桥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最后,储泽祥研究员对这场报告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点评,认为这场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给出的材料特别翔实,采用的研究方法富有启发性,很多二语习得问题的确值得理论语法的研究者去关注和思考。报告引起了到场学者的热烈讨论,顾曰国研究员、储泽祥研究员、李爱军研究员、熊子瑜研究员等围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偏误、母语迁移以及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等问题与周小兵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同日下午,周小兵教授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组织的学术座谈会,并就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收词、释义、用例等问题与中心科研人员进行了讨论。这次座谈会以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主任刘丹青研究员主持。刘丹青研究员、周小兵教授、谭景春研究员、顾曰国研究员、储泽祥研究员、郭小武研究员、王楠研究员等与会学者对新型辞书编辑室的未来工作划线定调,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熊子瑜研究员代表新型辞书编辑室对周小兵教授以及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谢意,并表示要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做好新型辞书的编纂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