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张振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1941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三岁时随家躲避战乱和灾荒,流浪福建南部并被漳平县永福镇的张家收养,所以青少年时期是在福建省漳平县永福镇度过的。张振兴先生先后就读于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漳平第一中学,并于1959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按照毕业分派计划,同年8月来到北京,进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79年担任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8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0年晋升为研究员。1987年至2003年期间同时担任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季刊主编。1993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先后担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评审组委员。1985—2004年期间,先后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过学术访问,或出席学术会议,并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作过短期专题学术研究。
张振兴先生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对语言学发生浓厚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就读系里开设的语言专门化班,除了认真学习洪笃仁教授等讲授的一般语言学课程外,还专门旁听了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教授为年轻助教开设的晚间辅导班课程,同时开始接触一些语言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进入语言研究所以后,张振兴先生有机会在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人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对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逐渐把汉语方言学作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张振兴先生从事学术研究50余年,先后在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省调查过将近20处方言,包括闽语、吴语、粤语、客家话等,研究领域涵盖了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等语言学家多个方面。。出版个人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编纂了《中国语言地图集》(主编之一,第1版,1987、1989)、《中国语言地图集》(执行主编,第2版,2012)、《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副主编之一,42种分卷本1992—1998,综合本六卷本1998—2002)、《汉语方言重点调查报告九种》(主编之一,1990—1992)、《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主编之一,2017)等一系列重要学术著作。
《中国语言地图集》1993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年9月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分别于1999年5月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1999年9月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的最高荣誉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于2003年分别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
二、学术成就与贡献
张振兴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个人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二是组织和主持了一系列重大方言研究项目,对汉语方言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汉语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
张振兴先生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是专著《台湾闽南方言记略》(1983)和《漳平方言研究》(1992)。这两部著作堪称汉语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当时汉语方言单点调查研究的水平。
对台湾闽南方言的调查始于“文化大革命”后的1976年。张振兴先生先后在北京和厦门两地找了回大陆定居不久的台湾同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记录了大量口语材料,同时阅读了当时所能找到、看到的有关台湾话的文献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写成《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并于198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以通行的口语为基础,对流行于台湾地区的台湾闽南话的漳州腔和泉州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泉州腔和漳州腔的异同,以及他们的地理分布。同时,还把泉州腔和漳州腔与福建省南部的泉州方言和漳州方言进行了广泛的对比,展示了它们相互之间极为丰富、生动的一致性和分歧性特征,有力地说明了台湾闽南话与福建南部闽南话之间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源流关系。在这个方面,此书比此前出版的大量台湾闽南话研究论著有了明显进步,由此引起两岸学术界和有关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台湾地区很多院校相继把此书列为专业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台湾文史哲出版1989年全文影印此书,出版了“台一版”在台湾公开发行。
《漳平方言研究》出版于1992年,是“七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研究成果之一。漳平旧称县,现改制为县级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漳平方言内部略有差别,此书记录的是张振兴先先生母语漳平永福话。这是一种受到客家方言强烈影响的闽南话。在写作此书之前,张振兴先生就用了几年的时间,对漳平永福话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记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材料,并且在《方言》杂志上发表了若干专题的调查研究论文。其中《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文最有代表性。此文以漳平永福方言为例,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详细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白异读”,被认为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一篇经典性文献。因此《漳平方言研究》的写作具有深厚的基础积累。此书受到了方言学经典性著作《昌黎方言志》的深刻影响,以翔实的材料、细致的分析、严密的逻辑论证见长,时有独到见解,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此书出版以来,也受到汉语方言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单点方言调查研究的范本之一。
张振兴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所作出的业绩,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肯定和关注。1994年起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获选为“著名中青年语言学家”,并于2002年出版《著名中青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振兴卷)》。2004年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条目入选专家,2008年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入选专家。
张振兴先生关于汉语方言调查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主要收录于《著名中青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振兴卷,2002)。同时他也关注与汉语方言相关的一些其他领域,如与方言有关的汉语音韵、语言文化、语言规划等其他应用方面,出版有论文集《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2013)。
2014年,张振兴先生出版著作《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名著讲解》,书中详尽介绍了《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昌黎方言志》《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方言地图集》《方言存稿》等8部汉语方言的经典著作,讲解了作者的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及学术价值。书中还收录了张振兴先生撰写的怀念或介绍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李荣、罗常培、吕叔湘、王力的文章,阐述了他们对汉语方言研究的杰出贡献。这部著作对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青年学人了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历史和汉语方言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前辈学者治学的优良传统,都有着很好的学术价值。
(二)组织和主持一系列重大方言研究项目
在从事个人学术研究的同时,张振兴先生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和主持重大的方言研究集体项目,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张振兴先生在参与组织和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项目。一个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一个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语言地图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于1983年签署的大型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以后首个对外合作的大型项目,该项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张振兴先生在该项目工作过程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被《中国语言地图集》主编、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充分肯定,由李荣先生提议,一致通过增列张振兴先生为主编之一。地图集于1987年和1989年分两个分册,由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以中英文两种文本正式出版发行。
本图集包括36cm X 50cm彩色地图三十五幅。其中A类总图五幅,B类汉语方言分区图十六幅,C类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十四幅。每幅图都有随图的详细文字说明。用大幅彩色地图的形式,表现中国的语言和方言的分布,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B类的汉语方言分区图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无论在实践上或理论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在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方言大区——方言区——方言片——方言小片——方言点”的五个层次的理论,显然比以往的“方言——次方言——土语”三个层次的理论有明显的进步。
(2)在实际的方言分区中贯彻了两个分区标准,一是古全浊声母的演变,二是古入声的演变。这在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3)根据前面两点,把汉语方言分为官话、晋语、吴语、湘语、徽语、闽语、粤语、赣语、平话等十区。这个分区跟以往的分区相比,也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个分区把官话分为八区;把晋语从官话里分立出来,成为单独的方言区;新立了平话区,并且把土话、乡话等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方言列为未分区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它全面反映了中国语言方言分布的实际面貌,表现了中国语言方言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主要特征,确立了中国语言研究的主要话语权。1988年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的大型出版招待会上,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指出:“像《中国语言地图集》这样,用多幅彩色地地图的形式,把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加以分类、分区,标出它们的地理分布,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是我国国情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立项于1991年,后来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品管理项目之一。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担任主编,张振兴先生与熊正辉先生一起担任专业副主编,参加这一项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全国很多高等院校的方言学家。此项目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编纂42种分地方言词典,包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西安、哈尔滨、济南、杭州、南昌、福州、长沙、西宁、南宁、银川、乌鲁木齐等一批中心城市的方言,还有像厦门、宁波、洛阳、梅县、娄底、东莞、建瓯、崇明等一批中小城市或城镇的方言,基本覆盖了全国十个主要的汉语方言区。截至1998年底,其中的41种分地方言词典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全部出版,总字数达到2200万字。后续的《绩溪方言词典》是在2003年补齐的。此项目的第二步,是在42种分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编纂一部综合性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这部大词典六卷本于2002年也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总字数达到1300多万字。
这么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分卷本和综合本,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这在我国也是第一次。这是我国语言科学研究的又一项基本建设,它的出版也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不仅是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也是整个汉语研究的一次重要进展。它的最重要意义,是以大量的语言事实全面展示了汉语方言以及整体汉语极其丰富的语言资源,反映了汉语方言统一性和分歧性两方面的本质特征,它还为整个汉语的研究,以至普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鲜语言事实,这些新鲜事实将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汉语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水平。这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言学是绝对必要的。
1999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出版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了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李铁映指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是我国语言科学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推进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的研究,甚至在建设语言资讯工程等方面都会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其他的社会人文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也能从这套方言词典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还有现在这套大规模的分卷本方言词典,可以向世界上了解汉语、学习汉语的人们提供许多方便,因此41种分卷本方言词典的出版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张振兴先生担任执行主编。这是张振兴先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濒危语言调查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第2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吸收了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出版以后二十多年间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汉语方言的分区分布进行了若干新鲜的阐述和论证。
1986年,张振兴先生作为主编之一,主持了国家社科“七五”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组织汉语方言学界同仁,1990—1992年先后出版了9种单点方言调查报告。
2008年起,张振兴先生应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主持编纂了《新华方言词典》,于2013年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中型的现代汉语方言通用词典,它填补了商务印书馆新华系列词典的空白,并且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
2013年起张振兴先生又应“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编纂委员会的邀请,参与编纂《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与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教授共同担任大词典主编(副主编:甘于恩、乔全生)。该大词典两卷本于2017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总字数达450多万字。
2014年张振兴先生与他人合作,辑录出版《中国分省区汉语方言文献目录(稿)》,收录近百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文献目录22000多种。
这一系列重要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方言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为汉语方言学培养了大量人才。这其中张振兴先生功不可没。
(三)引领正确的学术方向,推动汉语方言学科繁荣发展
张振兴先生长期担任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1987—2003)和《方言》杂志主编(1987—2003),他秉承李荣先生“调查要反映事实,研究要打开思路”的教导,协助李荣先生引领和把握汉语方言的研究方向,使我国的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走上一条实事求是的正确道路。《方言》杂志刊发的文章,积累了一大批准确详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方言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无不浸透了李荣先生、张振兴先生等前辈学者的心血。
除此之外,张振兴先生还以很多实际的行动,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他全力参与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的早期活动,是第四届至第八届学会的实际组织者和主持人,张振兴先生也是“汉语方言语法研讨会”“官话方言研讨会”“平话土话方言研讨会”“濒危汉语方言研讨会”等定期学术会议最主要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张振兴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他从事的主要学术活动并未停止,继续活跃在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线。他经常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出席各种学术会议,进行有关的学术讲演。近年还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与国家语委组织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该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核心专家组成员,并担任福建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首席专家、《中国语言资源集》福建卷总主编。
张振兴先生为学严谨细致,文风朴实;为师润物无声,品德高洁;为人平易近人,奖掖后进。是一位深受学生敬仰的师长和广为学界尊敬的学者。
张振兴先生献身汉语方言学事业将近60年,尤其是从1979年《方言》杂志创刊后,他协助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团结学界同仁,组织方言研究攻关合作,完成一系列方言重大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汉语方言学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在普及方言学科,培养学科人才以及加强学科的国际联系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为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和学科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附:张振兴先生主要著述目录
一、个人著作
1.《台湾闽南方言记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版。
2.《漳平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雷州方言词典》(与蔡叶青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振兴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汉语方言序文评论集》,盈河文化发展公司2012年版。
6.《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7.《中国分省区汉语方言文献目录(稿)》(与李琦、聂建民合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8.《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名著讲解》,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二、主持编纂成果
1.《中国语言地图集》(主编之一),朗文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版、1999年版。
2.《汉语方言重点调查报告九种》(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1990—1992年版。
3.《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副主编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1998年版(42种分卷本),1998—2002年版(综合本六卷本)。
4.《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执行主编、汉语方言卷主编之一),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5.《新华方言词典》(主编之一),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6.《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主编之一),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三、主要论文
说明:以下目录除《陕甘宁青方言论集》序外,不再收收录所作序文,详见前列《汉语方言序文评论集》。
1.《台湾语言研究概况》,《语言学动态》1978年第6期。
2.《漳平(永福)方言同音字汇》,《方言》1982年第3期。
3.《漳平(永福)方言的单字调》,《方言》1982年第4期。
4.《评村上嘉英〈现代闽南语词典〉》,《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
5.《漳平(永福)方言的连读变调》,《方言》1983年第3期。
6、《福建省龙岩市境内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分界》,《方言》1984年第3期、
7.《闽语的分区(稿)》,《方言》1985年第3期。
8.《〈普通话和闽南方言词典〉述评》,《辞书研究》1985年第3期。
9.《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方言》1986年第3期。
10.《关于编写方言志的若干问题》,《中国地方志》1987年第3期。
11.《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闽语》,《方言》1987年第1期。
12. 《〈简明吴方言词典〉述评》,《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13.《广东海康方言记略》,《方言》1987年第4期。
14.《台湾话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中国语文》1988年第6期。
15.《台湾社会语言学史五十年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
16.《闽语的分布和人口》,《方言》1989年第1期。
17.《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方言》1989年第3期。
18.《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二),《方言》1989年第4期。
19.《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三),《方言》1990年第1期。
20.《广东省吴川方言记略》,《方言》1992年第3期。
21.《闽方言古浊去今读阴平调的现象》,《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汉语方言研究的一次重大进展》,《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3.《汉语的双方言现象与方言研究》,《双语双方言》(三),汉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闽南方言的比较研究》,《台湾研究集刊》1995年第1期。
25.《评〈台语与国语字音对应规律的研究〉》,《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1996年第1期。
26.《山西话人称代词的特点》,《首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27.《蓬勃发展中的汉语方言学》,《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28.《广州话音系的分析和处理》(与张惠英合著),《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方言》1997年第4期。
30.《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首批七种》,《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6日第8版。
31.《从汉语方言的被动式谈起》,《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33.《闽语及其周边方言》,《方言》2000年第1期。
34.《〈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后记》《方言》2000年第2期。
35.《语音演变例外的社会调查》,《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年第1期。
36.《〈方言〉与方言语法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7.《广州话壮语后置的现象》,《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现代汉语方言语序问题的等考察》,《方言》2003年第2期。
39.《吕叔湘先生与丹阳方言研究》,《方言》2004年第4期。
40.《闽语特征词举例》,《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
41.《语言规划与双语双方言》,《双语双方言》(八),汉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汉语方言里异性同称现象的社会观察》,《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语言规划与汉语方言研究》,《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
44.《汉语方言指示代词二分与三分》,《汉语方言语法研究》(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2007版。
45.《语苑撷英二: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46.《汉语方言的分区》(与熊正辉合著),《方言》2008年第2期;《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47.《中国的语言》(与熊正辉、黄行合著),《方言》2008年第3期;《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48.《两岸四地的语言与语言规划》,《澳门语言学刊》,2008年第12期。
49.《从“鼎”字说起,金秋集——刘叔新先生南开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从闽语称谓词头“俺、儿”说起》,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51.《福建漳平(永福)方言的一种比较句——一次难忘的方言语法调查经历》,《南方语言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一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
52.《两岸语言政策与汉语的国际传播》,《澳门语言学刊》2009年第2期。
53.《海外华人与海外汉语方言》,《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4.《现代汉语方言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罗常培教授》,《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
55.《一腔情怀念师恩——怀念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先生》,《汉语学报》2009年第1期。
56.《再读〈昌黎方言志〉,怀念大家丁声树——纪念〈昌黎方言志〉出版50周年》,《语文研究》2010年第I期。
57.《赣语几个重要字眼的方言研究启示》,《汉语学报》2010年第1期:《赣方言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版。
58.《〈方言〉杂志与汉语方言学会——怀念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9.《〈方言〉与中国地理语言学》,《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60.《王力先生与汉语方言研究》,《中国语言学》(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1.《福建漳平(永福)方言时体举例》,《汉语方言时体问题新探索》(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2.《从“沟、溪”说起》(与张惠英合著),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第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63.《此生与辞书有缘》,《北斗语言学刊》(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64.《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例说》,《汉语与汉藏语前沿研究——丁邦新先生八秩寿庆论文集》(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原文刊于《厦大中文学报》第七期,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