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学高德望 福泽后学 沉痛悼念刘倬先生

作者:傅爱平 李维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2-09-23
字号:

学高德望 福泽后学 沉痛悼念刘倬先生

—— 在刘倬先生送别会上的发言

傅爱平 李维

 

  刘倬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先生是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工作上也是我们在语言所近三十年的领导。今天,我们怀着沉痛和敬仰的心情,在这里送别和悼念恩师,缅怀先生一生的成就和德行,寄托我们的哀思,并向师母和子女致以由衷的慰问!

  刘倬先生是河北省大城县人,生于1933年3月,1949 年5月进入华北大学学习,同年11月被选调到哈尔滨外专学习俄语,1951 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4月调到中央高等教育部综合大学司工作。1954年4月至1960年10月在北京俄语学院做讲师。从这时起他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涌泉先生等合作,开启了我国首次机器翻译的研究。

  1960年11月刘倬先生调入语言研究所,专职从事机器翻译的研究工作直到1995年离休。他曾先后担任语言所机器翻译研究室、计算机研究室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室的副主任、主任,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常务理事会理事和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四十多年来(1957-1998)刘倬先生把毕生精力投入了机器翻译研究事业。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开始机器翻译研究的国家之一。1956年,机器翻译就被列入了中国国家科学工作的发展规划,课题名称为“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翻译规则的建立和自然语言的数学理论”。在这个国家规划之下,刘倬先生与刘涌泉先生高祖舜先生一起,从1957年开始研制机器翻译系统,1959年成功地进行了俄汉机器翻译系统的实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跨语系的、以汉语为翻译目标语言的系统。其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机器翻译学术著作——《机器翻译浅说》(科学普及出版社,1964),详细论述外译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方法。中国机器翻译在60年代早期迅速发展,很快处于国际机器翻译研究的前沿。这个阶段后来被学界公认为我国机器翻译研究的开创期,作为当时的学术带头人,刘倬先生是中国机器翻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1975年经过十年停滞后科研全面恢复,刘倬先生开始主持研制JFY系列英汉翻译系统。他的研究始终注重国内外的语言理论,注重语言工程实践,结合汉语的特点,提出了多种语言分析和生成的方法。譬如:以谓语为轴心、语法和语义同步分析的句素分析法,个性规则与共性规则相结合的语言分析生成策略,转换、递归、回溯、动态上下文等语句分析算法,语义制约与句法模式的转换机制,规则与算法分离的开放式系统架构,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研究和开发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国内的主流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开拓、探索和经验积累,JFY系列系统经历了四次大跨度的更新,进行了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功能调试和实际运行。在验证了整个系统的语言分析方法和算法设计技术的基础上,1987年做出了定型设计,为该系统的市场应用研发创造了条件。1989年JFY-3(又称科译一号)英汉机器翻译系统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JFY-5(又称高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于1993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倬先生去世后这些天,我们不时回忆起当年在先生带领下研发机器翻译系统的经历。从系统的总体架构到每一个功能模块、每一路流程,从每一部词典的个性规则到每一组句型转换的共性规则,先生都是亲力亲为,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还有一个“绝技”:系统运行中出了问题,他可以不借用任何工具,仅凭自己苦思冥想找到症结所在。常常是系统有一个 bug,他晚上就睡不着,程序就在他脑子里转,常常半夜捉住了bug,第二天迫不及待上机试验,问题就往往得到解决。也有隐藏太深的 bug,头脑绕不出来,于是我们就一起“人工串图”,有时候要一步步串好几天才能发现逻辑漏洞。那种高兴,就跟打了一场胜仗似的。如今的软件工程师大概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debug工具的环境下,怎样开发系统,可当年刘倬先生带领我们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李维后来出国深造,在欧美大学学习,成为计算语言学博士,然后多年在硅谷做多语言多领域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其间也曾回国担任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和几家人工智能头部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或资深架构师。他说,“在先生指导下的这些研发经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虽然留了洋镀了金,眼界开阔了,对不同方法的优劣也比较了解了,但先生的那些核心学术思想并没有过时。我以刘倬先生的嫡系传人而骄傲。”

  刘倬先生的时代处于经典的符号机器翻译研究时期。先生以其深厚的语言学素养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把符号机器翻译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其中最有意义的创新包括:在乔姆斯基单层句法解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多层策略;拓展了传统有限状态文法的边界;提出了词典的规则化表达和规则的函数化运算;以及在句法解析中隐式代入包含常识的本体知识;尤其是他根据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整套符号计算语言学的专用算法语言和平台,包括专用语言的句法定义、解释执行、作为符号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多层解析的控制流程,并配备了质量控制和追踪纠错的功能。这些成就凝结了他几十年研究探索的精华,引领了当时中国机器翻译的发展。现在的机器翻译几经换代已进入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时代,回头望去,我们更加体会到刘倬先生的研究理念和设计方法体现了经典符号人工智能的精髓,其意义是深远的。

  刘倬先生治学严谨而务实,学术上勤于深耕不止,具有中国老一代学者的大师风范。他以身作则,生活俭朴,为人正直。指导学生,传帮带一丝不苟。无论业务能力还是生活问题,先生帮助弟子总是不遗余力,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长者。作为中国机器翻译的奠基人之一,刘倬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心血献给了中国的计算语言学和机器翻译事业,他的思想惠及了不少曾有幸参与他不同时期所主持项目的学生和学者,包括著名的计算语言学家董振东先生和冯志伟教授,是我们学高德望的导师,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刘倬先生做研究是大家和先驱者,在家里是全家的主心骨。先生与师母相濡以沫数十年,是我们见到的最和谐亲密的一对老伴。先生对待子女也体贴入微,尽显父爱。他的逝世是师母和子女们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我们弟子们的巨大伤痛。我们要努力学习先生的学问人品,学习他老人家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扬光大先生的学术思想,薪火相传,福泽后学。

  刘倬先生安息吧!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您的学生:傅爱平、李维

  202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