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篇章语用研究综述(一)

作者:方梅 方迪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3-11-03
字号:

 

  篇章和语用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视角。“篇章”广义上既包括书面语篇,也包括独白、对话等各类口语语篇(研究中大多称作“话语”)。“语用”既可专指语用学(pragmatics),也可泛指语句或篇章中语言使用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篇章语用的研究涉及到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互动语言学等多种语言学理论方法,构成了庞大而多元的领域。这一领域的开拓,体现出汉语研究视野的扩大,以及分析手段的多样融合。 

  面向汉语的语言学研究向来具有注重语言事实的传统。另一方面,篇章研究和语用学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以下根据研究路子和分析框架分别介绍。[ 其中有些成果(无论专著还是单篇论文)分析视角不只篇章和/或语用的。这里述评所涉及的,主要是那些研究对象属于篇章语用,或是研究目的指向篇章语用的研究。]  

 

一、语法分析的语用视角

 

  基于话语/篇章语法的研究从对象上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透过话语/篇章的视角,对之前广泛讨论的语法或语义范畴(如话题、指称等)做出进一步探索,另一类则是对之前鲜有关注的话语/篇章中的语词或语篇现象进行发掘与讨论。 

 

  (一)话题结构与流水句 

  话题与说明本质上是一对语用概念。话题结构在汉语中的凸显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也早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沈家煊对赵元任“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一问一答两个零句构成主谓”“零句为本”等论断的进一步阐发,引发对汉语语篇中的话题、话题结构以及流水句问题的深入探讨。2021年,据中国知网统计的期刊论文,从篇章语用角度探讨话题结构与流水句的文章有7篇,主要从语篇的结构出发,对汉语话题性质及流水句的特点做进一步探讨。 

  沿着近年来的研究思路,沈家煊《“二”还是“三”——什么是一个最小流水句》(《汉语语言学》第一辑)一文进一步对汉语多流水句的特征做出思考。该研究联系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探讨汉语流水句的“用句”(utterance)本质,指出一个最小流水句是由三个“顿句”组成的“递系三联句”,“顿句”的定义与它内部是否包含谓词无关;而主谓句只是“递系三联”的特例。这不同于以“二”为本的西方语法意义上的语法句(sentence)。该文章还引入“起—承”“转—合”这一对对答,反思了汉语复句的本质——对称和递系两种格式的经纬交织。 

  2021年还有多项研究涉及话题结构与流水句这一课题。完权的《话题的互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从对话语篇的视角出发,指出无论是语篇话题还是句子话题,都体现出互动性;将话题定义为由会话人在具体互动时空中共同协商构建的联合背景注意的中心。该研究突出了动态因时分析的视角,并建立句子与语篇的关联——汉语的语篇包含句子,句子话题也是语篇话题。这是对汉语“语用包含语法”的总体特点的再次验证。李晋霞的《从“话题—述题”看叙事语篇流水句的“断”与“连”》(《语言科学》第2期)指出流水句的断连受到话题推进方式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句法和篇章因素。许立群的《对话融合为流水句的过渡阶段——信息确认》(《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着眼于对话语篇与句子的关联,讨论了融合后流水句的断连特征、流水句的融合类型,并指出对话融合为流水句的实质——独白化。流水句的形成与语篇中的连贯密切相关,语篇中话题的延续也是一个热点问题。李榕、陈晓、金贤姬的《基于平行语料的汉外话题省略现象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对比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汉语原文与其英语、日语和韩语平行译本中的话题省略现象(即话题在后续小句中以零形式出现),并讨论了这一现象在不同语言中词法、句法、语篇等影响因素。 

  2021年,话题结构方面也有专著问世。尚英的《汉语语篇话头结构理论的实证性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7月)将广义话题重新界定为“话头”,对工作报告、小说和百科三种语体的语料进行了考察统计,揭示出话头结构在多种语体、多种题材语篇中的普遍性,以及话头结构语体间的特点差异。李银美的《汉英主题结构的认知话语研究——基于情境植入的标记度考察》(南开大学出版社,1月)以对话语篇为材料,分析了汉语与英语共享的三类话题结构(该专著称“主题结构”)在句法、话语和认知层面的标记性等级,探讨了汉英话题结构的典型性。 

 

  (二)语篇组织特征与语言结构 

  语篇的组织与其中语言成分的关系是双向的。语篇中的信息结构、交互因素等塑造着其中语言结构的特征,而各类语言成分也作为手段服务于连贯、视角转换等语篇组织任务。根据中国知网收录期刊论文的统计,2021年探讨语篇组织特征与语言结构关系的文章共有13篇。与上述双向关系对应,这些研究通过宏观(语篇)或微观(语言成分或特征)的视角切入展开,其结论也分别指向语篇组织和语言结构两个层面。从宏观语篇入手的研究关注的重点有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的区分、及物性特征、特殊语体等;从微观语言形式入手的研究则涉及连接成分与句间关系、成分的隐现,以及话语标记或语用标记的浮现等。 

  1.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 

  李晋霞、刘云的《论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的及物属性》(《当代修辞学》第3期)讨论了两类语篇的前景和背景在及物性特征上的差异,指出叙事语篇前景信息的及物性较高,背景信息及物性较低,而论证语篇则正好相反;叙事语篇是高及物性的语篇类型,论证语篇则是低及物性的语篇类型。刘云、储小静的《基于篇章语法的说明语篇前景复句考察》(《汉语学报》第2期)在厘清说明类语篇凸显等级的基础上,指出“前景”与“背景”的区分对形合复句的数量和类型分布具有影响,通过对比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前景小句的谓语、主语、宾语的语法表现,说明复句结构受到语篇因素的驱动。 

  另外,从语篇组织及信息结构的角度出发,可以为汉语虚词的分析提供新的认识。王咸慧的《语气词“嘛”背景信息共识化功能初探》(《中国语文》第6期)通过分析“嘛”在情景结构中的作用,指出“嘛”与语篇中信息的“前景—背景”有关,是将小句信息背景化的手段;在互动层面具有将背景信息共识化的功能。 

  2.语体差异与句法结构 

  不同语体类型及其次类,是考察语篇组织特征的一个重要维度。不同语体在特定的语法特征上很可能呈现系统性差异,特殊的语体也对语言形式的使用特征产生影响。姚双云、徐杰的《信息量调控:标题语言创新的内在机制》(《汉语学报》第3期)从特殊语体(诗歌、标题口号、网络平台等)语言使用中对既有规则的突破,分析了标题语言中对信息编码的创新模式。唐文菊、汲传波的《学术语体与通用语体因果关系连接成分的语法差异》(《语料库语言学》第2期)对两种语体中表示“结果/推论”的因果关系连接成分进行了对比考察,发现学术语体和通用语体在词汇选择、句法位置和连词套用情况均呈现明显差异;在不同学科之间,软学科(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与硬学科(物理、生物、计算机等)在连接成分的分布与选择上呈现出差异。该研究结合成分搭配、语体特点、学科特点等,对上述差异,特别是近义连词的选择进行了解释。 

  3.篇章衔接与连贯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是往往与特定语义或语用范畴有关。陈禹的《反意外:表轻转“只不过”的语用本质与演化动力》(《汉语学报》第2期)指出转折中轻转与重转两种不同预期偏向有着不同的语用本质,轻转具有反意外性质;反意外用法为“只不过”的演化提供了句法环境以及语义铺垫,其兼具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是“只不过”从限制副词到轻转连词,再语用化成为话语标记的关键动力。陈振艳、施春宏的《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功能浮现路径与机制》(《汉语学报》第3期)指出“这样一来”具有承接性连接、因果性连接以及推理性连接的语篇功能,随后从构建特征和句式群(称代+一+VP)两方面讨论了“这样一来”语篇衔接功能的浮现路径,从语义和句法上探讨了其浮现机制,以及事件小句语篇化中体现的整体与还原、构式群中的多重互动等方法论问题。 

  吕为光的《“这天”的篇章功能及前项和后项语义关系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指出,非回指性的“这天”在语篇中具有标记情节转变、提请读者注意等功能;“这天”后小句主语的定指或不定指,对“这天”衔接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具有选择倾向性。王永娜的《汉语主语形式的语距功能和言者时空机制——兼谈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指出,主语形式的有生命/无生命、第三人称代词复指/复现NP、非语境省略下的零形/非零形,以及语境省略下的零形/非零形可以构成语体对立,体现话主与话语时空远近距离。 

  此外,杜慧敏的专著《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以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等为背景,考察2000万字平衡语料库中的语篇关联成分,基于语义分类及作用层面,探讨了语篇关联成分的管界、功能以及语法化问题。 

  4.语用标记和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是语篇中的重要成分,体现言者/作者与听者/读者、言者/作者与语篇的关系,前者用于语篇的组织,而后者则用于立场、态度等人际互动目的,属于元话语层面 [ 有关元话语的界定和分类,参看Hyland (2005) Metadiscours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 元话语成分产生于交际语篇之中,其源形式所在语境中的语篇组织、人际互动在它们元话语功能的浮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曹秀玲、魏雪的《从感官动词到推断元话语标记》(《语文研究》第2期)归纳了由视觉和听觉动词构成的推断类元话语标记的语篇模式以及功能格局,并从语言内部(回指作用与趋向动词附缀化)与认知心理机制分析了感官动词发展出话语标记用法的机制。类似的研究还有赵晓丽的《再谈“别看”的连词化及话语标记功能的来源——基于语法化环境理论视角》,该研究结合不同历时阶段“别看”在语篇中的用法,描述了这一表达形式连词化并成为话语标记的过程,并分析了其中的语用推理因素。同样涉及小句向话语标记演变的研究还有刘文正的《话语标记“S看”的产生和发展》(《汉语学报》第2期) 

  语篇中的功能浮现不仅表现在某一构式或构式群,还可以是某类语言成分的系统性表现。刘嵚的《汉语谚语的语用标记倾向及话语功能》(《汉语学报》第2期)指出谚语在语篇中获得程序义,具有话题推进、语篇内聚等语篇功能,以及论证、立场等方面的人际功能,呈现出语用标记的倾向,并语用推理及交际策略等角度分析了这一倾向的动因。 

  特定方言中的话语标记或语用标记同样受到关注。江佳慧的专著《鄂渝川西南官话话语标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月)结合田野调查的自然口语录音和方言影视剧对话,对鄂渝川西南官话典型的话语标记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基于分布、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的分析,归纳了该方言话语标记的功能系统。 

  赵蕴萱的专著《基于口语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多层次对比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3月)则关注中介语中的话语标记使用情况。基于SECCL和COCA的真实语料 SECCL语料库全称The 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是基于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建立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OCA语料库全称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包含3.6亿词汇的美国最新当代英语语料库。 探讨了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的类别、分布及频率,并从微观上探讨不同语境中特定话语标记的用法和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知网的期刊统计数据,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的论文在2010年之后的五六年期间达到高峰(根据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文章的检索,2011-2016年涉及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的研究保持在150篇上下,而2017年至今则降至120篇左右。如果仅统计核心期刊,针对汉语的研究,这种数据对比则更为明显。)从研究特点上看,近年来对于话语标记或语用标记的研究,不再限于对具体语词或结构式的个案考察;学者们力求透过具体某个或某类现象的分析,揭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语篇因素,或是形成更为有效、可操作的研究方法论。这种研究取向和追求,在2021年的几项成果中同样有明显体现。

 

未完待续

 

购书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购买《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