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学报》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刊。2004年创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首期收录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的论文。此后,每届年会的论文经由编委会(第十七届年会后由学会学术委员会)匿名评审,遴选出若干篇论文入选。至2020年已出版8期。
各期目录如下:
中国方言学报 第一期
潮阳方言的象声词………………张盛裕 1
湘语声调演变的一种特殊格局………………鲍厚星 23
南雄雄州镇方言里的促变音………………谢自立 31
汉语方言的轻声变调………………李小凡 41
嘉善方言的连读变调………………徐越 53
昆明方言的儿化………………丁崇明 59
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胡松柏 68
粤方言“咗”新议………………陈晓锦 76
广州方言文化词两则………………麦耘 81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刘丹青 87
北京话里“说”的语法化——从言说动词到从句标记………………方梅 107
长沙方言中的“够得V”和“够不得V”………………崔振华 122
同源异境三方言的语汇变调和语法变调………………刘俐李 129
四川简阳话程度副词“少”和“非”………………毛远明 136
汕头方言两种比较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施其生郑婧敏 143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邢向东 150
贵阳方言的ABB式状态形容词………………徐之明 164
地理语言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曹志耘 171
江淮官话入声发展演变的轨迹………………伍 巍 185
“着”字式被动句的共时分布与类型差异………………李蓝 194
新词语词典的方言词收录及其规范问题………………冯爱珍 206
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刍议………………汪 平 214
中国方言学报 第二期
在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李 荣 1
从晋语定义谈李荣先生的学术思想………………温端政 10
次阴调形成的声学原因——以吴江方言为例………………平山久雄 17
《游历日本图经》汉字对音所见浙川京三个语音层次………………丁 锋 25
汉语方言语音调查研究与字本位………………汪 平 34
吴语字典及吴语语素刍议………………石汝杰 40
苏州话高元音分析及其成因初探………………凌 锋 49
浙江岱山方言特点和内部差异………………方松熹 57
上海话与苏州话、宁波话的音系比较——兼论方言接触对上海话的影响………………薛才德 63
内陆闽语的音变与变音………………邓享璋 李如龙 75
从三本教会材料看厦门方言语音系统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发展………………徐睿渊 83
江西新余方言的轻重音和轻声………………王晓君 100
赣语云楼话的变调………………昌梅香 112
晋方言麻韵三等字演变史………………乔全生 116
东北官话的副词………………尹世超 121
词语考辨二题………………黑维强 141
丹阳方言中所见古白话词语例说………………王建军 蔡国璐 147
论山东方言的“VP没”类句式………………岳立静 王晓红 157
中国方言学报 第三期
明代中叶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声调系统研究………………马重奇 1
漳平溪南方言数量宾语的连读变调………………陈宝贤 13
从卫三畏的《汉英韵府》看19世纪的北京官话………………山口要 40
弱势方言构成要素的濒危——以湖北黄州方言为例………………汪化云 47
泰如话声调连读“变上”与吴语的关系………………汪如东 55
试论北京话文白异读音类分布特点及成因………………林颂育 66
鄂东南赣语v声母的来源及其分布………………张勇生 77
广州木鱼书音韵研究………………赵梓汛 84
山西阳曲(西凌井)方言的链式音变………………赵日新 尹金堂 111
昆明方言中的特殊程度表达形式………………丁崇明 荣 晶 124
福州话名量词的范畴化认识………………冯爱珍 131
汉语方言“正偏”结构词探讨………………伍 巍 136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合音词研究………………李春晓 145
河北无极方言形容词的重叠………………李小平 安拴军 157
湖南新田南乡土话中的介词“安”及其特点………………谢奇勇 166
闽南诗山方言“不”的特殊用法………………黄聪聪 171
湖南东北部曾祖父母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孙益民 177
江西泰和闽南话方言岛………………龙安隆 189
试论书面语与口语、方言、普通话的关系………………汪 平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