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甲骨文,在表示“手”的字上加一竖指事符号“丨”,表示手握石斧之类的工具,本意为“手持石斧劳动或捕猎”。金文作,大篆作,小篆作,隶书作。远古时代善于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会受到特别的尊重, “父”字逐渐引申为古人对从事劳动的男子的尊称,如《诗经 • 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而其本义“持斧”则由“父”下加“斤”的“斧”字所代替。
“父”又引申为“父亲”。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
《诗经 •陟岵》描写了离家远行的人对父亲的思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站在草木茂盛的山岗上,远远的望着父亲的身影,仿佛听到父亲说:“儿啊,此行路途遥远,日夜兼程,千万要保重身体啊,务必要记得回来,不要留在远方。”
《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矩”即“规矩”,父亲是家中规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为父者行有规矩,并以此影响和教导子女。可见典型的父亲形象也与字形、字义相通,他手中持“杖”,示子女以训诫,十分威严。
古代,尊称对方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尊称对方母亲为“令堂”,谦称自己母亲为“家慈”。可见,父亲代表的是尊和严,对外称“尊”,对内则“严”。“严”字代表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核心意义。
父爱是一种伟岸、大气的爱。鲁迅先生《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写出了真正的父爱,即便是兴风狂啸的老虎尚且要时时回眸顾看他的小老虎,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深沉的爱。
而杜甫给自己的儿子宗武的诗《又示宗武》:“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则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杜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谆谆叮嘱他要认真学习,以先贤为榜样,努力求上进。
谨以此向我们的严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