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郑张尚芳:“胡”人的原语

作者:郑张尚芳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8-03-21
字号:

  “胡”在汉语构词中常指北或西北民族,“胡马、胡骑,胡床、胡笳、胡琴、胡麻、胡桃、胡瓜、胡椒、胡荽”是表明这些事物来源的,还有“胡来、胡闹、胡说、胡言乱语”表示因中原人不理解而觉得其蛮不讲理的言行。

  此词最初是战国至汉对匈奴的称呼,战国时赵武灵王就已决意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战国策 · 赵策》),秦昭王远早于秦始皇就“筑长城以拒胡”了(《史记· 匈奴列传》)。并且这“胡”还本就来自“匈奴”的自称,《汉书 · 匈奴传》载征和四年狐鹿姑单于致汉皇书:“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西北民族辞典》解云:“胡,西汉前期对匈奴的称呼,此后逐渐扩大,用它来称呼北方和西域的民族和国家。古汉语中‘胡’有大义,北方少数民族的形体要比中原人高大,所以中原人称之以‘胡’。而‘胡’的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语音当为ghur,相当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中的gur,意为‘联合’、‘团结’。匈奴为许多北方部族联合而成,因而自称为‘胡’。”

其开头一句除“西汉前期”要提前,应改为“战国”外,还是说得对的,但两语源可都不对,既说是自称,又说因中原人因其高大而称为“胡”,那到底这语源是胡语还是汉语呢?说“胡”跟gur音近,是据今音hu说的,这个今音怎么能用到二千多年前去解说先秦的“胡”?这可违背历史成了笑话了,要是这样做也可以,还不如引达斡尔语称人xuu音岂非更近呢(不过此xuu音实际来自鼻尾丢失,那倒本应对“匈”)!

  “胡”的上古音是gaa。如果看藏文也用kla称野蛮人、落后民族,用dgra称敌人(波斯也称敌众为kār、kāran),那么还可能读glaa。就此音看来,古突厥语可有qara一词,可指人们、所有人(A. 阔南诺夫《九世纪突厥鲁尼文字文献语言语法》9章§139)。回鹘西迁葛逻禄所建“喀喇汗”王朝,其可汗就自号qaraxaqan,此词本义为“黑色(胡俗崇黑)、强大”。这和说称“胡”之语源是大,却也接近。

  但不是“胡”的汉语义表高大,而是原词qara本义就表强大。只是汉人对译时选用了音义兼译的“胡”字。
  东汉三国以后,西域、印度、波斯、中亚人来华日多,“胡”又扩及新疆和中亚的白种人,他们的特征是深目多须,所以汉语又增加了“胡须”“胡子”,“胡”古义本指“兽颔下垂肉”(《说文解字》:牛顄垂也),《汉书·郊祀志》“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颜师古注:“胡谓颈下垂肉也”,明指胡不同于须髯。所以“胡须”跟“胡”原义无关,是借喻于胡人的多须而再造的,产生较晚。


唐 韩干《胡人呈马图》 

  胡人常爱留须,成为络腮胡。因重视胡须,所以阿尔泰语言胡须一词变化很小,从土耳其sakal,到维吾尔、哈萨克saqal、东裕固saGal、蒙古saxal、满洲salu,都可断为同源,其中也有kal音。我甚至怀疑它跟藏文头发skra也有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