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今日语言学 → 学术活动 → 会议

首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

作者:蒋晓薇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2017-04-05
 


开幕式全景

  12月16日至19日,首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暨南大学出版社协办。会议发起人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越南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

  17日上午九点,大会在行政楼七楼第一会议室开幕。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主持。


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主持开幕式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政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和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出席大会并分别致辞。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致辞 

  朱竑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指出此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为我校创造了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进一步增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政忠致辞

  王政忠介绍了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提到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指出加强对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对探究先贤前辈的思想和智慧、增进文明与文化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知识创新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致辞

  孟蓬生阐述了文字和语言研究的关系以及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会议的召开对于古文字和古汉语学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致辞

  徐义雄介绍了暨南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推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开幕式上,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树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钊作为特邀专家先后致辞,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黄德宽先生认为,会议主题非常切合当前语言学界、文字学界研究的需要,对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界,特别是汉语史、上古汉语研究的学者关注出土文献意义重大。他对会议将产生的长远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展望,相信一定会产生一批高质量成果,形成一支推动和从事相关研究的队伍。黄天树先生指出,近年来甲骨、简牍、青铜器等地下出土材料非常丰富,对于研究语言,尤其是研究上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出土文献语言研究领域大有作为,会议对于推进出土文献方面的语言文字研究将起到积极作用。刘钊先生对会议举办方的辛勤付出和周到接待表示感谢。他认为,目前对有形体可循的古文字的考释已基本解决,而对余下悬而未决的疑难字的考释,更需要先确立其语法地位,从语法地位、语法位置确定读音,进而追寻意义。因而,面对新材料,语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他提到,当前研究形势大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在北京视察工作时均谈到古文字研究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勉励青年学子刻苦求学,夯实基础。

  随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黄天树,中山大学教授张振林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蔡哲茂分别作题为《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有关问题》、《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战国竹简中罕见的合音字——反切拼音的发明和文字实践的遗迹》、《释子犯编钟的“”字》的大会主题报告。孟蓬生先生主持报告会。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作大会报告《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有关问题》

  黄德宽先生论述了出土文献形成、抄写、埋藏时代和地域以及文本流传转抄情况的确定,对汉语史研究语料选择和运用的决定性意义;指出不同时期和类型的出土文献其语料价值是有差异的,“出土文献”并非都相当于“同时资料”;通过举例分析郭店、马王堆帛书、北大汉简和王弼四个版本《老子》的差异,强调运用出土文献语料研究汉语史时,要重视对出土文献特点和属性的研究,以避免落入“新材料陷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05063号-1

邮编:10073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电话:010-85195379

mail:kyc_y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