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甲柏连孜《汉文经纬》语言学思想学术研讨暨座谈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四层会议厅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
会场
《汉文经纬》出版于1881年,是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撰写的一部古汉语语法著作,堪称近代西方人研究古汉语语法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的中文译本由姚小平教授翻译完成,于201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的语言学思想,着重讨论该书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德国汉学家、语言学家乔治·冯·德·甲柏连孜
(Georg von der Gabelentz, 1840-1893)
甲柏连孜著、姚小平译《汉文经纬》中译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11月)封面
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韩宝成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姚小平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宇先生(《汉文经纬》中译本责编)分别致开幕词。会议邀请了陈国华、胡敕瑞、蒋绍愚、李娟、李开、李宇明、李佐丰、王洪君、赵丽明等国内知名语言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郭小武、李芸、钱有用、王伟、杨永龙、姚振武、张洁等众多学者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韩宝成教授主持会议
姚小平教授致辞
胡建华研究员致辞
陈宇先生致辞
会议在上午时段安排了六场大会发言报告。
李开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比较研究初探”,他指出这两部著作在学理逻辑上都以现代科学理性形而上的思想方法研究汉语语法,并比较了二者在汉语词类划分上的异同。
李开教授做报告
李佐丰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汉文经纬》的尾助词”,他全面总结了《汉文经纬》的尾助词系统,认为甲柏连词对于古汉语尾助词的研究贡献表现为三个方面:确立一类、内部区分、个词认识。
李佐丰教授做报告
杨萌萌博士和胡建华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主之谓’、‘主而谓’研究——从甲柏连孜开始”,以上古汉语“主之谓”、“主而谓”结构为例,探讨甲柏连孜《汉文经纬》对古汉语研究的贡献:一方面,不少普遍认识都可从中找到依据;另一方面,提供了超出汉语视角的分析思路。
杨萌萌博士做报告
陈国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汉语文法的传统模型:从《语助》和《辨字诀》到《汉文经纬》和《马氏文通》”,追溯中国本土文法的发展路线,对比中西文法在辞类划分上的异同;并指出《汉文经纬》摆脱印欧文法的成见,体现了诸多汉语文法的特征。
陈国华教授做报告
尹洪波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汉文经纬》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梳理了《汉文经纬》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比如“汉语是孤立语”、“汉语的语法即句法”、“汉语语法手段首先是词序、其次是虚词”、“表达方式隐而不露”等等。
尹洪波副教授做报告
姚小平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甲柏连孜论汉语语法研究”,他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在《汉文经纬》问世之前甲柏连孜发表的长文《论汉语语法学史和汉语语法研究理论》,涉及其文所论的观察语言的视角、汉语语法的要义、语法如何服务于语言教学、翻译对语法研究和语言教学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对语法书的不同需求等具体内容。
讨论现场
会议下午时段是座谈与研讨。各位与会专家就古汉语的词类问题、语法研究中的哲学思想和研究范式等经典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其间,姚小平教授介绍了《汉文经纬》的翻译过程和古汉语研究的心得体会,并详细解答了有关问题。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