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句法结构》与生成语言学60年学术研讨暨座谈会要报

作者:《当代语言学》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8-07
字号:

  2017年7月29日,2017当代语言学前沿——《句法结构》与生成语言学60年学术研讨暨座谈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当代语言学》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汉语国际教育协会、中国语言学书院承办。


会场

  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师范大学钟英华副校长主持。天津师范大学高玉葆校长、《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词。会议特别邀请了程工、顾钢、花东帆、李行德、李兵、宁春岩、潘海华、潘俊楠、张洪明、张吉生、张敏等知名语言学者。来自津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中国语言学书院暑期研修班的百余名学员参会。


天津师范大学钟英华副校长主持会议


天津师范大学高玉葆校长致辞


《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致辞

  上午时段 

  会议上午时段的主题是“《句法结构》与生成语法”,共有三场报告。


潘俊楠(Victor Pan)教授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法兰西大学学院

  报告的题目是“转换的形式及功用:从《句法结构》到‘最简方案’”

  潘俊楠(Victor Pan)教授从语言机制的内部结构及其外部界面的联系出发,对生成句法学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指出要关注句法操作在语言机制内部的精简所带来的一些理论问题,并认为需思考汉语能为解决这些理论框架的问题提供什么样的论据和启示。


潘海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的题目是“论局部性”

  潘海华教授介绍了局部性 (locality) 在生成句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位移原则”“局部原则”以及最简方案下的“最小连接条件”(Minimal Link Condition)等,并结合汉语材料指出了上述原则、条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李行德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的题目是“乔姆斯基‘论斯金纳的《言语行为》’的现实意义”

  李行德教授梳理了该评论文章反驳斯金纳的论证要点,指出乔姆斯基这篇划时代的评论文章不仅是当代语言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对我们如何看待当今语言学界各学派之间的纷争具有现实意义。


张敏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报告的题目是“生成语法与汉语语言学研究——从认知-功能的视角看”

  张敏教授总结了生成语法为认知功能语言学及其汉语研究带来的影响与变革,认为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关系是“和而不同”,生成语法必须成为功能取向的汉语语法学者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午时段

  会议下午时段的主题是“语言学表征的抽象性”,共有两场报告。


胡建华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报告的题目是“句法抽象的边界——走向新描写主义”

  胡建华研究员指出,新描写主义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研究路向,其重点在微观语言事实以及抽象语法规则的刻画和描写,追求以微观通宏观,强调对自然语言的“量子世界”进行刻画和描写。他认为句法研究应走出现有研究范式的藩篱,走向新描写主义。


顾钢教授点评


程工教授点评

  天津师范大学顾钢教授和程工教授分别对胡建华研究员的报告做了点评。顾刚教授总结了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并就语言结构和心灵的关系、语言学理论的心理现实性、语言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分工等谈了自己的观点。程工教授介绍了他对生成句法研究现状的看法,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独特的,研究语言知识和研究语言并不冲突,可以把语言当作人的知识的一部分去进行研究。


张洪明教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南开大学

  报告的题目是“音系表征的抽象性”

  张洪明教授以中国语言学界流行的汉语“抽象重音”等说法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音系表征的抽象性问题,并澄清了与此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李兵教授点评


张吉生教授点评

  南开大学李兵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张吉生教授分别对张洪明教授的报告做了点评。李兵教授认为,音系的抽象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找到证明这种抽象存在的证据。底层抽象的音系需要得到内部证据和诗歌押韵、语音历时演变、儿童语言习得等外部证据的支持。张吉生教授认为,语言学研究需要抽象,语言学的概念就是抽象的结果,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符合语言事实。第二,要能解读语言现象。


李行德教授做总结发言

 

  最后,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会议议题广泛,涉及语言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会议对生成句法研究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当前语言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会上提出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会场讨论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报告的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各抒己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