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南方官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编辑部主办,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工业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来自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宣读论文38篇。
开幕式现场
11月18日上午,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贡贵训教授主持。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季刊主编麦耘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南方官话的研究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研究南方官话既能看到语言的分化,又能看到语言的接触,还能看到语言的自然演化。因此,南方官话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非常有意义。
贡贵训教授(左一)主持开幕式,麦耘研究员(左二)、宋宏福教授(左四)、潘雁飞教授(左五)分别致辞
接着,湖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宋宏福教授致欢迎辞。宋宏福副校长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他介绍了湖南科技学院的基本情况,谈到学校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一直把以永州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优势文科作为建设重点,永州历史文化中的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濂溪文化、碑刻文化、女书文化、神秘文化等结出了一批又一批硕果。本次研讨会汇聚全国著名的方言研究专家,讨论南方官话问题,展示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这一定能够引起学术界对南方官话的高度重视,也一定能够推动学校方言研究的继续前进。
接下来是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潘雁飞教授致辞。“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潘雁飞院长说,永州之美不仅在于山水,也体现在其文化的多样性。永州地处中国三大走廊“南岭走廊”的核心区域,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迁徙、融汇、交流的要冲,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官话方言。本次南方官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召开,本身就是对这一方言区域的重视。他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对南方官话的研讨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同时也盼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永州、研究永州官话方言这一富矿。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报告会分别由湖南工业大学语委办主任陈山青教授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甘于恩教授主持。共有五位先生做了大会发言。
首先做报告的是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他的论文题目是《略论南方官话》。文章从“官话”方言的分类、南方官话的研究课题及其价值以及对研究南方官话的希望三个部分进行讨论,并重点提出了五项南方官话的研究课题及其价值。
接下来依次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的论文《<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提出,清代末期四川成都很可能并行雅、俗两套口语音系,《西蜀方言》反映的是文雅口语音,而通俗口语音则已入声归阳平、尖团合流。
暨南大学文学院伍巍教授的《论江淮官话入声的发展轨迹》一文认为,江淮官话入声发展衍变的路径是:喉塞尾松动——短调——舒调——调类合并,解剖其发展衍变路径可为考察北方话入声消失的过程提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的论文《中原官话与吴语的交缠——江淮官话及其衍生方言的身份》认为,江淮官话(洪巢片)与吴语的融合是在南宋,促成融合的社会因素是金人入侵、北宋崩溃造成中原人口往江淮地区的大迁移。一向归在江淮官话中的泰如片方言的整个音韵系统近似吴语,是较晚近才官话化的。以古入声归派为标准归在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方言有一个重大的音韵特点跟江淮官话一致,即古臻深摄与曾梗摄阳声韵不分。信蚌片也是后来中原官话南下的产物,其底层是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尤其是云贵川的西南官话,很大程度上也是江淮官话的衍生方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维佳教授的《甘南临潭、卓尼方言音系的简化与繁化》一文发现,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农区与牧区结合部甘南临潭、卓尼两县方言音系简化与繁化并行。通过与西北其他方言的比较,文章还对该音系简/繁化的语音机制和语音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深臻曾梗合流后读-in很有可能来自江淮官话,而单字调和连调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中原官话(秦陇片)与兰银官话的竞争过程,音系繁化则是通过单元音i韵母的演化来推动的。
18日下午、19日上午根据议题,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共有28位学者发言。
第一小组主要是语音方面论文的交流,如《官话方言屋沃烛韵音变》(熊燕)一文考察了官话方言屋沃烛韵与其他音类的分合关系,区分出10个读音类型。《湖南澧县话两字组结构的轻重节律及变调现象》(李莉亚)主要提出澧县话两字组结构存在“前重”和“后重”两种节律类型。《声调的社会群体约定性——来自跨方言单字调感知实验的启示》(郭承禹、江荻)通过汉语方言感知实验提出一种全然不同于早期观点的声调产生学说,并通过听辨实验证实,只有母语方言群体具有范畴化音高特征。《黄孝方言古知庄章精组今读南京型的历史演变与层次》(余鹏)发现南京型黄孝方言的古知二、庄组的今读有一律读ts组声母的层次,古知三、章组读tʂ组声母,属昌徐型方言。《湖南凤凰(沱江)方言古入声文白读的层次》(瞿建慧)从湖南凤凰方言的古清声母入声字、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古次浊声母入声字三方面分析了文白读的层次及其来源,并指出该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海南昌江乌烈军话的两字组连调》(刘新中)详细描写了乌烈军话的语言生存环境、单字调的声学表现以及两字组连调情况,指出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所反映的军话的官话性质,与西南官话关系密切。《襄阳方言的声调及其系属讨论》(丁沾沾)指出襄阳方言调型调值与南阳方言相似,与武汉、重庆差别较大;部分方言古清入部分字归阴平、部分归阳平,呈现出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混合的特点,并进一步结合移民史和行政区划变更等探讨襄阳方言的性质。《湘南片官话“中介语”性质及其在词汇中的表现》(谢奇勇)指出,西南官话“湘南片”是西南官话与多种方言接触混合的边沿区域,也是“官话-土话”双方言区域,其特点之一是各县市区之间的官话都存在差异,并使得该地区的官话具有由土话(母方言)向官话(目的方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成分。《广西资源官话的性质》(覃远雄)认为资源官话是当地说土话的人学习西南官话的结果,即是当地人说的西南官话,并非湘语。资源官话的浊音并非从原来语音系统保存下来的,而是学习者由至今仍保留浊音的土话带来的,资源官话是带有“浓厚的湖南口音”的西南官话。由此提出,语言接触引起的演变是汉语方言一个重要的演变方式,而且情况复杂。很多南方官话可能都是这样来的。等等。
第一组讨论现场
第二小组主要是语法方面论文的交流,如《湖南辰溪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式》(谢伯端)讨论了辰溪方言否定词“没有”和“莫1”“莫2”的读音、衍生词及其语法特点,概括了辰溪方言几种常用的否定句式。《汨罗湘语的结构助词及相关问题》(陈山青)分析了汨罗话7个结构助词的18种用法及其共同特征,并就湖南境内湘语(多用“个”)和官话(多用“的”)的结构助词进行了比较探讨。
《湖南永州方言副词“晓了”的语法化》(贡贵训、曾芳)探讨了表程度极高的程度副词兼回声否定副词“晓了”,认为“晓了”是从“晓不得”语法化而来,其否定功能的形成,是语用语法化的一种表现。《广西柳州话中表主观大量的助词“去”》(易丹)描写了柳州话表主观大量的助词“去”的用法,并探讨其表主观大量的由来及主观化等问题。《重庆万州方言语气词“个”“的个”》(王春玲)主要探讨万州方言语气词“个”“的个”的用法以及“X的个”“(S)VP的个”的结构与性质。《罗田方言无宾把字句中的“把”的来源》(徐英)认为罗田方言中处置副词“把3”来自于介词复指把字句中复指代词的脱落。等等。
第二组讨论现场
19日下午首先进行的是大会报告。报告会由华南语言资源与方言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文学院庄初升教授主持,共有六位先生发言。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晓青教授的报告《江苏北部两种官话交界地区方言声调系统的探讨》认为,江淮和中原两种官话在江苏北部地区交界,其声调系统差异明显、类型多样,地理分布和演变的过程、方式也不尽相同。存在扬州、南京、芜湖、徐州、枞阳、济南和北京七种不同类型。其中南京型、芜湖型、徐州型、济南型自南向北呈连续性分布,其声调系统经历了链式变化过程。入声调则有8种今读类型。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陈淑梅教授的《鄂东方言的“把”字四用》以句法控制为立足点,讨论鄂东方言的“把”字受控于句法,揭示句法对鄂东方言中“把”的各种语法意义起着制约作用。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应用研究中心胡松柏教授的《弋阳腔传统剧目〈江边会友 〉舞台音韵所反映的清末赣东北地方官话的语音特点》一文,探讨了江西地方戏曲《江边会友》舞台音韵的语音特点,内容主要包括《江边会友》音系、音系的性质及特点等。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研究院罗自群教授的《现代汉语方言“起”类持续标记的来源》主要讨论了汉语方言“起”类持续标记和“著”类持续标记语音上的关联、现代汉语“起”类持续标记和“著”类持续标记地理上的关联等问题。
江苏师范大学语科院汪化云教授的《杭州方言的差比句》讨论了杭州方言差比句的两种典型句式:一是其他方言都使用的“比较主体+比+比较客体+比较结果”式,二是吴语常用的“比较客体+还是+比较主体+比较结果”式。二者构成要素的位置、隐显复杂,具有强烈的话题结构属性,具有自身特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罗昕如教授的报告《湘语与西南官话接触个案考察——以广西湘语词汇为例》认为,广西湘语词汇与语音、语法一样,既保留了湖南湘语的一些重要特征,也深受以桂林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的影响而打上西南官话的烙印。湖南湘语特色词在广西湘语中的演变有词语的借用、词语的叠置和词语的合璧三种类型。
报告会后紧接着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室主任江荻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覃远雄研究员做大会总结。覃远雄研究员说到: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南方官话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涉及到了语言接触演变,这无疑加深了我们对南方官话形成和对语言接触演变的认识。这正是南方官话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
江荻教授(左一)主持闭幕式,覃远雄研究员(左二)做大会总结
大会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19年10月在西南大学召开。
会议代表合影
附:
第二届南方官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
(以作者姓名读音为序,“*”表示作者没有到会)
晁 瑞、葛志丹 *江淮官话判断动词“斗”来源再调查
陈 晖 *西南官话的否定词
陈立中 关于汉语方言自然语料词典的思考与实践
陈山青 湖南汨罗湘语的结构助词及相关问题
陈淑梅 鄂东方言的“把”字四用
丁沾沾 襄阳方言的声调及其系属讨论
龚登科、黄 咪、李 健 湖南绥宁麻塘苗族乡方言中的体貌助词“嘎”和“去”
贡贵训、曾 芳 湖南永州方言副词“晓了”的语法化
郭 辉、郭海峰、魏小红 亳州方言词法特点举隅
郭承禹、江 荻 声调的社会群体约定性——来自跨方言单字调感知实验的启示
胡松柏、姜迎春 弋阳腔传统剧目《江边会友》舞台音韵所反映的清末赣东北地方官话的语音特点
黄启良 广西灌阳观音阁官话音系
李康澄 湖南城步长安营官话方言岛语音记略——兼与周边方言的初步比较
李莉亚 湖南澧县话两字组结构的轻重节律及变调现象
李如龙 略论南方官话
李永新 湖南宁远官话中的“不曾”
刘新中 海南昌江乌烈军话的两字组连调
罗昕如 湘语与西南官话接触个案考察——以广西湘语词汇为例
罗自群 现代汉语方言“起”类持续标记的来源
麦 耘 中原官话与吴语的交缠——江淮官话及其衍生方言的身份
孟 雯、江 荻 长沙话的轻重韵律与派生词产生的动因
明茂修 *湘西北汉语方言中的土家语声调底层
钱奠香 明末清初湖北方言韵书
覃远雄 广西资源官话的性质
丘学强 粤、琼军话的官词南音与南词官音
瞿建慧 湖南凤凰(沱江)方言古入声文白读的层次
苏晓青、许井岗 江苏北部两种官话交界地区方言声调系统的探讨
唐七元 广西象州中平官话语音记略
汪化云、荆亚玲、姜淑珍 杭州方言的差比句
王春玲 重庆万州方言语气词“个”、“的个”
伍 巍 论江淮官话入声的发展轨迹
伍和忠 “已然”非“体”论
谢伯端 湖南辰溪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式
谢奇勇 湘南片官话“中介语”性质及其在词汇中的表现
熊 燕 官话方言屋沃烛韵音变
徐 英 罗田方言无宾把字句中的“把”的来源
阳 蓉 *南雄方言的小称
易 丹 广西柳州话中表主观大量的助词“去”
余 鹏 黄孝方言古知庄章精组今读南京型的历史演变与层次
曾晓渝 《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
张维佳 甘南临潭、卓尼方言音系的简化与繁化
周本良 南宁市下郭街官话的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