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第四届评奖工作将于2018年举行。评奖工作安排如下:2018年2月1日至4月30日接受请奖申请;2018年10月宣布评奖结果。
申请人年龄在35周岁(以提交申请时间为准)以下,著作人不止1人时,所有著作人年龄均不得超过35周岁。参评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必须是在评奖年之前的三年内发表的(不含评奖年)。
第四届评奖工作奖项及奖金:
一等奖1名,5000元;
二等奖1-2名,3000元;
三等奖2-3名,2000元。
每项参评论著需经两位职称为教授的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推荐,评奖委员会常设委员不得作为推荐专家。参评专著一次以一部为限,并附详细提要;参评论文一次应不超过两种。专著和论文请送一式三份,其中原件至少一份。
评奖章程及专家推荐书可至中国语言学会网站(www.chnling.com)下载。
联系人:陈 丽
电话:010-85195373
电子信箱:zgyyxh@cass.org.cn
地 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中国语言学会秘书处 100732
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是由罗常培先生的家属捐赠罗常培先生著作稿费设立,该奖项的奖金用于奖励和资助中国内地从事语言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在校研究生,申请人不限于中国语言学会会员。“罗常培语言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双数年份进行。
首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评奖工作于2012年举行,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一等奖
陈斯鹏(中山大学中文系)《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二等奖
姜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基于梵汉对勘的〈法华经〉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出版。
三等奖
谷峰(南开大学文学院)(1)《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说上古汉语“云”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7年第3期;(2)《上古汉语“诚”“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强星娜(北京语言大学)(1)《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2)《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语言科学》2011年第2期。
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评奖工作于2014年举行,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一等奖
邱冰(北京语言大学)《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多视角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二等奖
栗华益(安徽大学)(1)《谷撒苗语的声调特点》,《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2)《试析汉语方言入声韵尾边音化》,《方言》2013年第4期。
柯航(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单双音节搭配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11月。
三等奖
夏俐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中国语文》2013年第1期。
赵倩(云南大学)《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侯兴泉(暨南大学)(1)《论粤语和平话的从邪不分及其类型》,《中国语文》2012年第3期。(2)《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方言》2011年第2期。
第三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评奖工作于2016年举行,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一等奖
谢明文(复旦大学) (1)《谈谈青铜酒器中所谓三足爵形器的一种别称》,《出土文献》第七辑,中西书局,2015年10月。(2)《说临》,《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
二等奖
袁丹(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基于实验分析的吴语语音变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丁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可别度对受事次话题句的影响——以吴语台州话为例》,《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2)《汉语目的小句语序模式的认知理据》,《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1期。
三等奖
李子鹤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etroflex finals in Naish languag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ume 42, Number 2. (June 2014)
支建刚(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豫北晋语中的异调分韵现象》,《中国语文》2013年第3期。
乐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口语中具有连接作用的“再”》,《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