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张博:汉语并合造词法对词义结构与词义发展的影响

作者:新型辞书编辑室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8-05-02
字号:


报告会现场

  2018年4月26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张博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汉语并合造词法对词义结构与词义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泽祥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张博教授

  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相关研究。张博教授《汉语并合造词法的特质及形成机制》(2017)一文界定了“并合造词法”,分析了汉语并合造词法的特质和形成机制。并合造词法指将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于其中一个音节,为构造复合词提供语素或造出单音节词的造词方式。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并合造词法对词义结构的影响。张博教授指出大多数复合词两个语素的意义处于同一层级,词义结构呈线性结构。而用并合法构造的并合语素与其他语素复合而成的双音节词(称为“并合-复合词”),词义结构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层级结构。如:

  并合-复合词的层级结构跟英语actresses之类合成词结构不同。(1)actresses之类合成词的结构也具有层级性,所不同的不是语义结构层级,而是形态结构层级,各种不同的复合成分、附加成分、变化成分等可以依照一定的次序加在基础形式上。(2)英语合成词形态结构的层级性是显性的。由于英语没有严格的词长限制,那些在基础形式之上层层添加的各种成分都在最终构成的合成词的词形结构中占有位置(actresses = act + [o]r + ess + es)。而汉语由于词长受限,复合词的某个(或两个)语素可能经由层层并合而来,不论经过几次并合、组合、再并合、再组合,词形结构中留下的总是与原词中部分要素同形的并合形式,其原词的语义则掩蔽于并合形式的底层,例如:

  因此,并合-复合词词义结构具有隐性层级性。

  并合-复合词词义结构的隐性层级性,使得词义的识解需要透过表层语素识别出其所并合的原词,在原词意义的基础上方能通达并合-复合词的词义。如果未能识别出表层语素所并合的原词,则无法理解并合-复合词的词义。尤其是历史上产生的并合-复合词,由于去古已远,其构词理据更易受到隐性层级性结构的掩蔽。

  报告的第三部分是汉语并合造词法对词义发展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丰富了汉语词汇成分的多义化路径

  汉语的结构基础是“字”(即单语素词),“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徐通锵 1997:126),因此,当复合词通过并合构造出一个新的单音节词汇成分时,新成分的意义通常与音形相同的原单音节成分(即“字”)有意义联系,保留或蕴涵着它的原义。这样,汉语词汇层面的并合法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从语言单位的角度说,并合的结果多是造出一个与原形式同义不同形、与原形式中某成分同形不同义的单音节词或构词语素,如“甩卖→甩”,“甩”跟“甩卖”同义不同形,跟“甩”同形不同义。

  从语义的角度说,并合的结果是使原复合词的某一构词成分产生了新义,所不同的是,这个新义不是来自原义的纵向引申,而是来自与另一成分的语义并合。如“甩”的“贱卖”义不是“抛弃”义的纵向引申,而是来自“甩卖”的语义并合。

  (二)并合义与本义或源义关系疏离

  并合成分的意义与其同形成分的本义或源义通常十分疏离,原因在于,并合造词通常选择双音节词中的前位语素,而发生并合的多是偏正式复合词(如,团购→团)或动宾式复合词(如,离婚→离)。对于偏正式复合词来说,前位语素只是修饰性成分,它的意义与复合词意义的相关度没有那么高。对于动宾式复合词来说,动词与其支配对象共同表达完整的意义,而动词的语义具有非自足性,不能形成完整的意义,代表动宾式原词的并合语素与动词的意义关系也相对较远。

  如果单音节成分并合了复合词的意义后继续引申,后起的引申义可能会与本义完全失联。例如,“背诵”最早指“背部对着……诵读”,后表示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并合为“背”,如:“背文、背书、背诗、背课文”,到现在的“背密码、背公式、背谱、背图、死记硬背、默背”,“背”已经逐渐失落“念出”和“文辞”等语义内容,侧重于表示“记;记忆”。该义与其本义“后背”完全没有联系了。

  (三)多义词与同音形词的关系更为纠结

  如,【大洋】洋②:四~。银圆:五块~。义项由“大”和“洋”复合而成,义项是由“洋钱”并合为“洋”,“洋”再与“大”复合而成。这两个意义的“大洋”,词源是否有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是否有联系?这类并合-复合词使得多义词与同音形词的关系更为纠结。

  报告的第四部分是语文辞书对并合词及并合义的处理问题。张博教授提出了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对并合词或并合义要不要收?如果收,是单独出条还是增列义项?如果增列义项,义项的顺序如何排列?并合义的释义遵循什么原则?


储泽祥研究员

  最后,储泽祥研究员对这场报告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点评。报告引起了到场学者的热烈讨论,谭景春研究员、储泽祥研究员、郭小武研究员、熊子瑜研究员等围绕并合造词法、词典编纂中的释义、语料库在词义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与张博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谭景春研究员


郭小武研究员


熊子瑜研究员

  张博教授简介

  张博,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主编。2000年前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词汇和汉语词源学研究,近年来侧重于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张博词汇学论文集》等专著及论文集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及论文集多种。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 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1项。

  参考文献

  徐通锵 1997 《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 博 2017 汉语并合造词法的特质及形成机制,《语文研究》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