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至16日,“汉语研究新视角”高端论坛在信阳师范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高端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与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汉语共时与历时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论坛开幕式由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吴圣刚教授主持,信阳师范学院副校长余本海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信阳师院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福祥研究员代表合办单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文学院院长沈文慧教授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文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吴福祥研究员对新时代背景下汉语研究凸显“新视角”的重要性做了阐释。他指出,新的视角不仅是内容新、角度新,也包括新的方法、新的理论;语言研究历史上出现过的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其将他们看成是语言学的分支,不如看作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开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沈文慧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杨永龙研究员做学术总结,他指出,此次研讨所演讲的论题体现了会议的主题,凸显了新的研究视角。会议论文内容广泛,涵盖了汉语研究的各个领域,体现了多学科的碰撞。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能够对汉语研究有所推进。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党委书记吴圣刚代表承办单位做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名家云集,论题深入、睿智,学术含量高,是一次集中的学术灌溉,并对专家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邀请各位专家经常莅临信阳师范学院指导。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会议共安排了5场大会报告,30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发言。
第一场报告:
吴福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汉语方言中若干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
杨荣祥(北京大学) 关于汉语词类历时演变的思考
郭熙(暨南大学) 说“巴扎”
张生汉(河南大学) “会晤”之“晤”探源
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 “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储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说“从小”
第二场报告:
李运富、何余华(郑州大学) 论语法化与记录字形的互动关系
程邦雄(华中科技大学) 说“”
杨德峰(北京大学) 也说“即使”和“哪怕”
汪化云(江苏师范大学) 600年来赣语与官话互动的历史追踪、现状调查
崔应贤(河南师范大学) “进步”一词的产生及发展
安华林(广东海洋大学) 汉语释义元词符集的研制与应用
第三场报告: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 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分野
徐朝东(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接触而引起唐代标准音的变化
匡鹏飞(华中师范大学) 复合词结构的历时变异现象
仝国斌(安阳师范学院) 动词属性义表达与VN构式类指
王东(郑州大学)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方言》研究探微
朱敏霞(信阳师范学院) 论语体的社会心理属性
张言军(信阳师范学院) “看在X的面上”的构式义及其话语功能
第四场报告: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李小平(《语文研究》编辑部) 现代晋语阴声韵、入声韵两读字例释
陈前瑞(中国人民大学) 将来时核心语义要素的互动
刘永华(河南大学) 光山方言中的“可是VP”是非问句
杨绪明(南宁师范大学) 空语类的构式类型、难度梯度及认知动因
司罗红(郑州大学) 河南新密方言中的语缀性任指成分“粹”
第五场报告:
洪波(首都师范大学) 上古汉语的去语法化现象
杨永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商城话疑问语气词的时体意义与预期意义
蔡满园(信阳师范学院)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V不V”结构探析
李学军(安阳师范学院) 副词“都”的语义及相关问题—基于对豫北内黄方言的考察
梁社会(南京师范大学)《孟子》相关注疏文献中原文与引文的句子对齐研究
吴福祥研究员发言
李宇明教授发言
崔希亮教授发言
郭熙教授发言
杨荣祥教授发言
洪波教授发言
杨永龙研究员发言
唐贤清教授发言
储泽祥教授发言
程邦雄教授发言
李小平教授发言
张生汉教授发言
会场一角校园漫步
与会代表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