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
开幕式
时间:11 月17 日
上午8:30-8:50
地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南光一320 会议室
主持人:方梅
厦门大学中文系李无未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语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致开幕辞。
大会报告
特邀专家主题报告
时间:11 月17 日
上午8:50-9:50
主持人:李明
汪维辉:《燕山丛录·长安里语》中的晚明北京话
汪锋:语义演变、词汇竞争与词汇分层 ——以“茗”“茶” 的兴替为例
青年学者报告第 1 场
时间:11 月17 日
上午10:15-11:45
主持人:李焱
何亮:汉语方言的“上”“下”义方位词
评论学者:史光辉
张惟捷:安阳大司空村新出牛骨刻辞考释
评论学者:张传官
郭中:江西万安方言中“拿”字的语法化及其类型学意义
评论学者:白鸽
青年学者报告第 2 场
时间:11 月17 日
下午14:00-17:45
主持人:陈明娥、乐耀
梁春胜:明清刻本疑难字例释
评论学者:李伟大
李焱:马礼逊《通用汉言之法》(1815)拼音系统研究
评论学者:陈明娥
白鸽:复数 NP 类指功能的库藏类型学考察
评论学者:郭中
杨萌萌:双宾动词的句法
评论学者:李湘
陈明娥:17-19 世纪朝鲜时代汉-朝对译辞书的语言特征
评论学者:李焱
李湘:状语“左缘提升”还是小句“右向并入”? ——论“怎么”问句质询意图的共时推导与历时变化机制
评论学者:杨萌萌
边田钢:上古清鼻音声母音位化构拟的一个尝试
评论学者:王曦
青年学者报告第 3 场
时间:11 月18 日
上午8:30-11:45
主持人:张惟捷、李湘
乐耀:“了 2”:叙事之边界
评论学者:任荷
许彬彬:莆仙方言文白异读与方言性质界定
评论学者:陶寰
蒋文:由先秦文献中表遵循义的“序”谈三件春秋铜器铭文末句的理解
评论学者:李明
任荷:“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的语义属性
评论学者:乐耀
李伟大:白话小说字词校勘四例
评论学者:梁春胜
张传官:汉简《苍颉篇》校读拾遗
评论学者:张惟捷
青年学者报告第 4 场
时间:11 月18 日
下午14:00-15:30
主持人:何亮
史光辉:从词汇看川黔派西南官话的来源与形成
评论学者:何亮
王曦:试论多音字读音历史演变的研究——以“禅”字读音演变考察为例
评论学者:边田钢
陈晖:湘西乡话浊音声母的多角度考察
评论学者:陶寰
特邀专家主题报告
时间:11 月18 日
下午15:45-16:45
主持人:陈丽
陶寰:论方言接触中的他控音变
李无未:东西交汇:胡以鲁《国语学草创》(1912)“国语学”性质及其理论“原型”
闭幕式
时间:11 月18 日
下午16:15-16:45
方梅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做总结发言。
李无未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做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