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林若望:中文比较句的句法与语意:小句比较与短语比较之辩

作者:方迪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9-04-26
字号:

  2019年4月22日上午,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特聘研究员林若望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中文比较句的句法与语意:小句比较与短语比较之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语言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主持。来自语言所及各高校的五十多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林若望教授


胡建华研究员

  林若望教授从汉语比较句的基本语义出发,指出其涉及的是程度的比较,除了单项的比较之外,还有像“张三今天在家里比李四昨天在学校开心”这样多项式的比较。林教授简要介绍了比较句的两种分析方式——小句比较和短语比较。小句比较分析以Liu(1996)及后来的Liu(2011, 2014)、Hsieh(2017)、Erlewine(2018)等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是将比较标准(即“比”后的成分)视为一个完整的小句,通过谓语同形删略得到表面语序。短语比较分析则以Lin(2009)为代表,他将“比”后的成分视为短语,通过比字短语(biP)内的移位(bi-movement)来实现比较句的句法语义。

  林教授具体分析了“小句比较”的各方案所遇到的挑战。首先,与英语不同,汉语比较句不允许次级比较(sub-comparative)和内嵌的比较基准(embedded standards),小句比较的分析需要对此做出解释。此外,小句分析涉及后向同形删略操作,即同形成分保留后项而删除前项,但这种操作不受汉语事实的支持——后项VP或AP删除在汉语中不允许,不能说“张三明天,李四后天出发”或“因为李四昨天,所以张三今天很开心”;而像“张三今年比李四去年还更重两公斤”这样的比较句则根本找不到相同的成分做删略。对于小句分析所提出的最小化删略(不允许内嵌的结构),林教授指出这只是将问题重述一遍,没有解释这种操作的动因。

  针对Hsieh(2017)提出“比较标准小句不含时体类虚范畴”“内嵌比较基准违反孤岛条件”的解释,林教授指出汉语比较句并非不允许时体成分(如“张三比李四多买了一本书”);并且比较短语中的成分并非不能与其外的成分进行特征核查(feature checking),如疑问句“张三比谁高?”、极性否定句“我没有比任何人多喝一滴水”等。

  针对Erlewine(2018)的“比较删略条件”——局部谓语(local predicate)强制被删除,林教授指出对于次级比较和比较标准内嵌来说,这仍然只是个规定性的描述,不能说明为何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并且将做出错误的预测,排除“每个人比我都(更加)清楚”这样的句子,且无法获得对“没有人/很少人比我更明白”“张三比李四还更不了解自己”等类句子的正确语义解读。

  林教授回应了“小句分析”派学者对短语分析的批评,指出只有比较谓语的论元才能被比较。对于“张三跑得比飞机飞得快”这类句子,“跑得/飞得”是“快”语义层面的论元,而时间、场所一类成分在语义上说同样也是谓语的论元,因为谓词不可能超越时间/场所而存在。对于“张三跑得比飞机快”这类句子,“飞机”后的“跑得”被删略掉了,“跑”并非不能用于“飞机”这一类事物。对于比较句中宾语提前、长被动、“把”字句等的限制,林教授通过举例说明,之前文献中指出的(短语分析无法解释的)不合格句子,在构建恰当的比较谓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说,因此不构成他的短语分析的绝对反例。

  林教授还讨论了比较句中的“让”字结构以及“因为”小句结构。他指出“让”在比较句中出现相当特殊,因为类似的“叫/请/劝/逼”等动词构成的兼语式都不能出现在比较句结构中,同样无法为小句分析所解释。“因为”子句是比较谓语语义层面的论元,而不是附加语,像“老板因为他经常迟到比因为他偶尔犯错更生气”事实上隐含了一个“让他(老板)”的形式,从而使表层语法关系变得模糊。

  最后林教授简要展示了他引入的“序列论元”,得出了修正后的比较句短语分析的树形图及语义表达式;通过语义操作得出比较句程度比较的正确语义。他强调此分析的核心就是比较项和比较标准必须是比较谓语的论元;构成论元才能被比较。

  林若望教授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胡建华研究员、储泽祥研究员、胡方研究员、姜南副研究员、王伟副研究员、杨萌萌博士,以及博士生孙泽方、葛成章等针对短语分析与小句分析的优劣、AP补语比较句中的谓词删略的可行性、“因为”小句的论元地位等问题,与林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林教授进一步指出,语言分析是无法依靠我们的语感来做决定的,而是要看语言本身的证据;各种分析方式有各自的代价,关键要判断代价值不值得,能否解决问题,获得正确的语义解读。


讲座现场

  主要参考文献:
  
Erlewine, Michael Yoshitaka 2018 Clausal comparison without degree abstra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36 (2): 445 – 482.

  Hsieh, I-Ta Chris 2017 On Arguments against Comparative Deletion in Mandarin.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47 (2): 255-287.

  Lin, Jo-Wang 2009 Chinese comparatives and their implicational parameters. Nat Lang Semantics 17: 1 – 27.

  Liu, Chen-Sheng Luther 1996 A note on Chinese comparatives. Studies in Linguistic Sciences 26: 215 – 235.

  Liu, Chen-Sheng Luther 2011 The Chinese bi comparative. Lingua 121: 1767–1795.

  Liu, Chen-Sheng Luther 2014 Comparatives. In Huang C.-T. James, Y.-H. Audrey Li and Andrew Simpson (eds.). The Handbook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42 – 366. Wiley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