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夏俐萍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9-07-17
字号:

  2019年7月5日—7日,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阿尔巴尼亚等地的130余名学者与会,111名学者在会上报告了学术论文。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前瑞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刘丹青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中国语言学专业设置的特点和背景,强调语言类型学基于跨语言视角研究人类语言,提取共性和类型差异。语言类型学是通往普通语言学的最便捷的津梁,是挖掘真正的汉语和中国语言特色的最高效利器,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陈前瑞教授


刘丹青教授

  杨庆祥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热烈祝贺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势头,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到语言研究表达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相信本次类型学会议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也能为国际语言类型学研究做出理论和材料方面的贡献。


杨庆祥教授

  在历时三天的会议中,共有10位学者做了大会主旨报告。101位学者分不同时段围绕不同主题在五个分会场展开讨论。

  第一组主旨报告由北京大学董秀芳教授主持。


董秀芳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罗仁地教授的报告"Understanding Cognitive Category Differences as the Goal of Linguistic Typology"(以了解认知范畴差异为目的的语言类型学),对非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语言类型学发展的历程和背景。他指出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语言类型学所比较的只是形式而不是认知范畴。他进一步提出要着重以对认知范畴的了解作为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目的,这样做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方法和结果,而且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罗仁地教授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远藤光晓教授的报告“中国境内语言音节开头辅音系统类型的地理分布”,考察了中国境内语言音节开头辅音系统类型的地理分布。从考察的结果来看,音节开头辅音系统存在一些显著的类型特征,如清塞音和鼻音的对立在所有语言中都存在,塞音的带音性对立与否和声调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些类型中,除了蕴含关系所显示的性质外,还体现出区域类型学特征。报告还普及了绘制语言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远藤光晓教授

  第二组主旨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宗守云教授主持。


宗守云教授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朴正九教授的报告“汉语方言完整体和完成体的分布类型及其语言类型学上的含义”以汉语方言中与普通话“了”相对应的体标记为考察对象,系统整理并分析“了”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功能,并与其他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该报告通过对“了”各项体功能的差异及其彼此间的关联梳理,发现其在“句尾”与“非句尾”差异性,其变体应分为“完整体”“完成体”“完结体”三类。


朴正九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的报告“普通话修饰语语序、可能性等级与语序及论元配置混合类型”通过修饰语成分移位操作和句法分布分析,得到普通话论元修饰语移位可能性等级、普通话论元等级,并完善了汉语关系化等级。报告考察得出汉语修饰语的组构和句法行为都与普通话OV-VO混合语序和施通-主宾混合配置模式和谐,修饰语语序还与“谓语核心聚焦型/述谓流水型”混合句法构造和谐。


金立鑫教授

  第三组主旨报告由韩国西江大学姜柄圭教授主持。


姜柄圭教授

  南昌大学陆丙甫教授的报告“语序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对语序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首先是“语序的单位是什么?”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对语序的认定不同。一个语言结构体包含的语序单位不会超过7个左右,符合人类语言的基本共性。这篇报告还对语序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语序跟自由度(变体多少)、节律和形态互动,应该是今后语序研究的重要内容。


陆丙甫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教授的报告“藏缅语的及物性标记类型”,认为在藏缅语中动词的及物性主要通过动词词根交替、格标记、动词词缀以及语态等手段体现。多数藏缅语施事论元有施事者标记,其中少数具有系统性,受句法制约,有作格性质,多数施事者标记受语义或语用制约。此外,不同语言的及物性表征差异很大。


黄成龙教授

  第四组主旨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张维佳教授主持。


张维佳教授

  德国美因茨大学英语及语言学系比桑(Walter Bisang)教授的报告"Grammaticalization and typological variation"(语法化与类型差异)讨论语法化演变的过程及其表现出的类型差异。他展示了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30种语言,并整理提出8个语言学参项。这些语言学参项表明,语法化过程中的形式和意义之间不具有共同演变的关系;在欧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每个独立参项都显示出清楚的地区变异。


比桑教授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贝罗贝(Alain Peyraube)教授的报告(由合作者何丽莎宣读)"New remark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ir behavior in some dialects"(汉语被动结构的历时演变与方言差异)讨论了被动标记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演变历程。“被”的遭受义在中古前期见于连动结构“V1+V2”,与上古后期“见”的用法相同。“被”的被动标记用法大约发生在8世纪,是从连动式“V1-被+NP1-施事+V2”发展而来的。报告还从共时方面探讨了短被动和长被动在方言中的不同表现。 

  第五组主旨报告由日本中央大学石村广教授主持。  


石村广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的报告“汉语论元否定句的类型归属及其库藏背景”从类型学角度讨论汉语论元否定的类型归属及其库藏背景。他指出汉语表达论元否定、零量化的句法手段主要有六种,其中使用光杆名词宾语是首选策略。光杆名词宾语的默认解读为类指,可以通过否定内涵来否定外延,具有经济性。汉语论元表达式的库藏特征,都跟汉语作为动词显赫型语言等库藏特征有关。 


刘丹青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的报告“持续体与未完整体的类型学思考”,从比较概念和描述范畴的角度分析持续体和未完整体在体貌系统中的地位。报告对汉语的“着”类持续体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对盖丘亚语(Quechua)中跟未完整体相关的多个形式的功能差别进行了区分。他进一步分析未完整体的意义范畴,对结果体—完整体—完成体进行了区分。


陈前瑞教授

  本次大会设立五个分组讨论,内容涵盖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其中语法是最主要的议题。各小组就时体相关问题,连动、致使、双及物等复杂结构有关问题以及与指示词、代词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发言,他从会议摘要与报告基本情况、本次会议讨论的语言现象、本次会议讨论和报告的语种问题、会议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以及参会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总结。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平文教授代表下一届会议主办方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及语言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热烈欢迎大家参加将于2021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第五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刘丹青教授介绍了新一辑《语言类型学集刊》的筹备情况。闭幕式上罗仁地教授、王健教授、比桑教授、徐毅发博士生等进行了热烈的自由发言。


朱冠明教授


黄平文教授

  第四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