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暨纪念李荣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方言研究室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1-10-23
字号:

  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暨纪念李荣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方言》编辑部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方言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美国、日本、法国、荷兰、新加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境外代表采取线上视频的方式参会。

  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张涌泉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浙师大的办学情况及中国方言研究院的建设成就,感谢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研究员致开幕辞。他指出,李荣先生以卓绝的学识与远见,巨大的决心与毅力,带领学界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创办《方言》季刊,成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绘制《中国语言地图集》,编撰《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综合卷),为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深切地缅怀李荣先生的原因。本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以汉语方言学为主题,目的正是为了彰显方言研究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弘扬丁声树先生、李荣先生勇于担当、务实求真的治学风范,进一步推进汉语方言的调查描写和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所长致辞

  开幕式后,隆重举行了李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纪念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方言研究院院长曹志耘教授主持,播放了李荣先生专题纪念片,以及李先生同事熊正辉、贺巍、侯精一、张振兴,同业詹伯慧、傅国通、古屋昭弘、平田昌司、学生汪平等人的发言视频,许宝华、刘丹青、谢留文、阮咏梅等作了现场发言,深切缅怀李荣先生在汉语方言学领域筚路蓝缕、开拓创业之功。谢留文指出,缅怀李荣先生,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摆事实、讲道理”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学习,把汉语方言学推向新的高度。

  

  会议现场

   

  浙江师范大学曹志耘教授主持李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复旦大学许宝华教授现场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谢留文研究员现场发言

  会议分两场大会报告。16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祥柏研究员主持,11位境外专家以线上方式报告,专家是平田昌司、太田斋、岩田礼、秋谷裕幸、罗福腾、Redouane Djamouri(罗端)、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Hilary Chappell(曹茜蕾)、陈轶亚、Richard Van Ness Simmons(史皓元)、邓思颖;1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谢留文研究员主持,李如龙(线上)、鲍厚星、冯爱珍、李蓝(线上)、王临惠做了大会报告。另有12组分组报告。  

  

  商务印书冯爱珍编审:重版《切韵音系》 

  闭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方言研究院副院长王洪钟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作会议总结。她简要介绍了论坛的筹备过程,指出李荣先生的科学精神,学术上的远见卓识和家国情怀,已成为方言学界的优良传统,始终是大家应当学习并坚持下去的。论坛收到91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方法论和研究范式,方言语音涵盖宏观性、区域性研究、单点方言调查研究、本字考、音变与变音,文献音韵与方言,方言岛与方言归属问题;方言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句式;词汇研究涉及称谓等;还有关于语言博物馆的建立、方言地图集的绘制等内容。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涉及历史语言学与历史层次分析法,结构主义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言类型学、词汇化与语法化理论、语言接触理论等。作者队伍融合性强,有方言学的学者,也有汉语史、语法学、实验语音学等学术背景的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作大会总结 

参加会议的学者和发言目录

白静茹:北部晋语的音变和变音
鲍厚星:李荣先生与湖南方言
Hilary Chappell(曹茜蕾):From Oblique to Core Case in the Southern Min Languages: The Role of Topic in the Emergence of Optional Object Marking in Sinitic(从闽南语的斜格到核心格:话题在汉语语族区别性宾语标记的出现中所扮演的角色)
曹志耘:吴语汤溪方言的量词调及阴去化的性质
陈 晖、唐 昱:湘西乡话的调值分韵
陈伟蓉:泉州闽南方言被动标记的共时表现及历史演变
陈轶亚:Multi-Dimensional & Multi-Level Tonal Variations(声调变异的多维性和多层性)
陈忠敏:上海城市方言的源头与其中的苏州话因素
邓思颖、张凌、谭家明:句末与句中的“呢”:以香港粤语为例
丁崇明:汉语方言的疑问句系统及类型学视角下的疑问句构成分析
段亚广:明末汴洛方言浊音清化后仄声字是否送气问题
冯爱珍:重版《切韵音系》
甘于恩、董一博:河南新乡方言的儿化和子变韵
高晓虹、陈雯雯:汉语方言的新老异读
顾 黔:长江中下游沿岸方言古全浊声母演变研究
黑维强:明清陕晋蒙契约文书与旧志之“圪”头词稽考
侯兴泉:清末顺德人记录的“官话”的语音特点——以《初学官话总论杂字万全》为例
胡 方:论语音描写的中国传统
黄晓东:吴语婺州方言中的“是何”类疑问代词
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清末汉语课本《汉语入门》中的目的助词“的”
雷艳萍:浙江畲话的小称音
李 军:《律古词曲赋叶韵统》所反映的明末休宁方言声母系统特征
李 蓝:略论李荣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李如龙:可贵的启迪 永恒的怀念
李小咸:温岭方言文白异读探究
栗华益、叶灵女:徽语休宁东临溪方言的调值分韵现象
林华勇:廉江方言“噉(X)”的功能及其演变
刘丹青:专名音译与音节显赫及方言差异
刘俐李:汉语方言学的实证转型
刘祥柏:官话方言歌戈、车遮的分合
Redouane Djamouri(罗端):西北汉语方言动词后缀“给”的含义及用法——以唐汪话为例
罗福腾:从汉语方言走向华语和英语:新加坡华人语言二百年演变路线图
罗昕如:面向博物馆建设的语言资源展示个案研究
莫 超:甘青语言区域的“宾动式”再探
平田昌司:玄应《一切经音义》所记录的方音差异
钱奠香 :《大明五音正韵万韵图》入声分析
覃远雄:广西全灌话的性质及其归属——母语干扰所致演变的西南官话
秋谷裕幸:论原始闽语的4调类6向对立
阮咏梅:浙江玉环犁头咀话语音分析——与温岭方言接触的一个闽语方言岛
桑宇红:从上声调类形态叠加变调看保唐片与北京话的近缘关系
邵慧君:语言接触视野下的粤西“姑姨”类亲属称谓研究
沈丹萍:浙江建德方言的儿尾变调
沈 明:内蒙古张呼片晋语的入声调
盛益民:吴语的阴调类鼻音、边音字及其来源
Richard Van Ness Simmons(史皓元):A Chinese Koine in the Southern S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17th Century “Selden” Map of China(南海的漢語通語:由Selden十七世纪的中国地图谈起)
史秀菊:从山西方言语料的定量分析看现代汉语疑问句的功能分类
孙红举:重庆方言的语音特征及内部差异
孙宜志:南部吴语止摄开口字的层次及演变
孙宇炜:山西晋语的儿化和儿尾
太田斋:入声韵尾遗留初探
唐正大:属性强化与消极性因果关系——关中方言高程度表达“A得很”
陶 寰:吴语“鱼”的口语音
汪化云:吴语给予义动词“拨”的来源
王洪钟:浙江吴语的几个本字
王莉宁:汉语方言入声归派的类型及其演变方式
王临惠:从历史文献看山西方言的几种文白异读现象——兼评李荣先生对文白异读理论的贡献
王文胜:青田话与《切韵》
魏钢强:“龙眼”是怎么变成“牛眼”的——和唇形变化易位有关的音变
温爱华、邵 宜:赣语新余姚圩话古入声的送气分调
吴伟军:贵州安顺方言复数标记“些”及跨层结构“的些”的词汇化
吴永焕:汉语方言轻声变调的几个有争议问题
夏俐萍:全浊声母演变中的声调因素
肖 萍:汉语方言声调分化条件的多能性——以江西吴城方言为例
辛永芬、尹淑阁:豫北原阳方言的动词重叠式“VVVV”
邢向东:从“焪锅儿”的不同说法透视通摄三等字的腭化问题
熊 燕:赣语梗摄阳声韵字的读音及其演变
徐 波:舟山方言小称变音
徐睿渊:湖南嘉禾珠泉土话声母与声调的文白异读
徐 越:一种濒临消失的杭州闽语方言岛
严修鸿:乡村地理语言学的尝试——连州市方言地图之“蝌蚪”
岩田礼: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类型分类及其历史演变
岳立静、宋怡琳:从连读变调看鲁北方言清入字的归派及演变层次
张安生、马 兰:河北冀鲁官话去分阴阳的类型及比较
张惠英:从巴蜀到巴哼、唔奈、布诺
张世方:论助词“价”源于“个”
张树铮:山东东区方言知庄章二分的音值及其与精组的关系
张燕芬:揭东方言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
张勇生:江西赣方言地图集(语音集)的绘制
张涌泉:敦煌文献是汉语汉字古今演变的桥梁
赵变亲:晋南地区方言处置和被动标记及其来源
赵日新:广西博白东平新民话中的小称现象
支建刚: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材料性质考辨
庄初升、钟蔚苹:20世纪初英国人编印的北婆罗洲客家方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