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第六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合肥举行

作者:《中国语文》杂志社 来源:《中国语文》杂志社 时间: 1991-03-28
字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用所、《中国语文》杂志社和安徽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第六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合肥举行。与会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近百人,提交论文44篇。
  八十年代以来,从句法、语义、语用多角度探讨语法问题已引起我国语法学界普遍重视,这次讨论会就有不少文章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或是从多角度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因此,对三个平面问题的讨论自然成为会议的热点。代表们普遍认为,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汉语语法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揭示语言自身的规律性,但与会者对三个平面涵义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沈开木将符号学、语用学意义上的语义、语用分析引入语法研究,在歧义分析、句型句式研究以及主谓语的确定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马庆株等认为,纯形式研究的路子太窄,现在提出的从三个平面进行语法分析,是以语法结构为中心的三个平面的分析,其中的意义是指关系意义、结构意义;语用是指结构的运用和应用中的变化。范晓补充说,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这样的句类划分是从表达的角度提出的,是语用问题。我们不仅要重视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还要重视语用因素的影响。王希杰说,语法学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语法学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学,宏观语法学意义上的“语用”,包括情境意、修辞上的言外之意等。饶长溶提出,在进行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时最好各有一套相应的分析手段、术语和表述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比较准确、科学。另外,对于某些文章所作的语义分析也应进行适当的评议。会上,李临定结合自己的研究谈了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他认为,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路子是可行的,方法不见得要定于一,可以因人而异,因对象而异。
  会议还对汉语语法的特点进行了探讨。龚千炎就现代汉语时间观念的表述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认为,汉语中有体的语法范畴,但没有时的语法范畴。“时”的表达是通过采用时间词语、方位词语等作为时间参照点得以实现的。陆俭明在发言提纲里把汉语语法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1.缺乏形态,注重意合。2.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是一对多对应。3.汉语的句子构造规则与词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4.词序是灵活的、语序是固定的。5.句法成分可以套叠。有的代表认为,目前我们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机还不成熟。另外,语素问题、名物化问题、“格”的问题在这次会上再一次被提了出来,施关淦《现代汉语语素说略》、范晓《VP主语句——兼论“N的V”作主语》、史有为《现代汉语“格”研究新探》、鲁川《现代汉语的语义组合关系》等文章都有不少新见。还有部分论文是从多角度考察具体语言现象的,如徐枢《无“得”重动式的多角度考察》、马庆株《与“一点儿”“差一点儿”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于根元《副+名》、傅雨贤《Vt复杂形式对有关成分的制约》等,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提交会议的部分论文将收入中国语文丛书《语法研究和探索(六)》。
  提交会议的论文篇目如下(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未到会者用*表示):
  卞觉非 关于《汉语交际语法》的构思
  崔奉春 试论汉语中说话人的视点特征
  范开泰 汉语句子中名词项的有定性
  范晓 VP主语句——兼论“N的V”作主语
  傅雨贤 Vt复杂形式对有关成分的制约
  龚千炎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和时态
  李晋荃 多切分偏正结构
  李临定 汉语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
  *刘叔新 句法格式V1N1V2N1多结构的异质性
  卢曼云 “虽然A但是B所以C”句式的分析
  鲁川 现代汉语的语义组合关系
  *陆俭明  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
  吕文华 “了2”句语用功能初探
  马庆株 与“一点儿”“差一点儿”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
  饶长溶 关于句法、语义分析的几个问题
  阮显忠 句中顶真句的语用分析
  邵敬敏 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
  沈开木 语法、语义、语用的联系
  施关淦 现代汉语语素说略
  史有为 现代汉语“格”研究新探
  王福庭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划界问题
  王希杰 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象的几个问题
  *吴启主 从系统科学观点看语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
  *邢福义、卢卓群“与其p,不如q”择优推断句式
  徐枢 无“得”重动式的多角度考察
  袁晖 动词宾语句与相关句型的交换
  杨成凯 关于形式和意义问题的反思
  尹世超 说标题动词及相关的标题格式
  于根元 副+名
  詹人凤 受事主语句(名—动式)的识别及其他
  张万起 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
  张学成 关联词语的语义性质和复句的分类
  郑怀德 也谈“了”
  邹韶华 说“比”字句
  丁崇明、荣晶  与语法相关的语义和语用——兼谈汉语的空位
  金立鑫 重谈“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 儿童比较句和介词“比”
  李炜 “V个N”结构
  李宗江 动词的转指及其名词化问题
  史灿方 汉语歧义现象论析
  史金生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杨晓黎 略论“V着”前的修饰成分
  俞正贻 言语句法学的建立与内容
  周小兵 “不太A”析

(原刊于《中国语文》199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