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9-22日,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中国语文编辑部和句法—语义研究室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协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汉语的指称问题和情态问题,提交会议并通过专家匿名评审的论文共60余篇,这次会议在与会论文的广泛性、多元性等方面都获得了预期效果。会议论文将选编集入《语法研究和探索》(12),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会议论文篇目(未在会上宣读的加星号)
陈前瑞 “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
*储泽祥 评述性的“NP一副X的样子”格式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
戴耀晶 现代汉语助动词“可能”的语义分析
邓思颖 情态和数量词主语的指称
丁加勇等 句末“时”语法化中的主观化问题
董秀芳 定语位置上的指代词、反身代词和零形式
方 梅 说“呢”
方经民 汉语空间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
高增霞 汉语的担心—认识情态词“怕”“看”和“别”
*郭继懋 沈红丹 “人家”使用特点及隐含态度的认知分析
郭 锐 连续量词和离散量词——谈“每隔-数量”的两种意义
郭昭军 从“会2”与“可能”的比较看情态动词“会2””的句法和语义
韩 蕾 指称在现代汉语双名同位组构中的作用
胡建华 潘海华 指称性、离散性与集合:孤岛中的疑问句研究
华玉明 动词重叠式及其功能的历史发展
黄乃辉 试论汉语模态词对立语指称的制约
黄瓒辉 人称代词“他”的紧邻回指和紧邻预指
竟 成 从副词“依次”和“反复”谈起
李 明 汉语表必要的情态词两条主观化路线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
刘街生 名词和名词的同位组构
刘探宙 汉语相互代词的指称特点
鲁 川 语言的主观信息和汉语的情态标记
马庆株 角色关系名词小类及其句法表现
*聂仁发 论所谓“不定指话题”
潘海华 胡建华 汉语话题的允准
彭兰玉 语气与衡阳方言的语气词
齐沪扬 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
邵敬敏 “人家”的指代功能及语义分析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 ——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沈 力 汉语的直接法范畴
沈 阳 “V着A”结构分化的语法条件
沈 园 汉语中另一种“无定”主语
石定栩 动词的名词化和名物化
史金生 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
税昌锡 从认知角度看反身代词“自己”的语义指向
司富珍 周遍性主语句的多重特征核查
谭景春 名·名偏正结构的语义关系
陶 炼 情态词语肯定形式连用考察
王灿龙 制约无定主语句使用的若干因素
王冬梅 动名互转中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
王红旗 有指成分与无指成分的话语动因
*王健慈 “无主动词”与主观表达
王金鑫 动宾结构复合词名词义的成因
项开喜 使因动词的“反及物化”及其句法后果
熊仲儒 动前论元名词组的指称要求
杨成凯 关于指称的思考
杨海明 汉语涉人指称强度与小句衔接的动态考察
袁明军 小句的语气类型与小句之间的语义联结类别的关系
袁毓林 无指代词“他”的句法语义功能
*曾常红 汉语辩论体语篇的零指称形式的分布
曾毓美 益阳方言的远指代词“哦”、“阿”
张爱民 情态动词范畴边界的模糊性
张宝胜 副词“才”的主观性
张伯江 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
张新华 篇章结构和指称
张谊生 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
朱冠明 情态动词“可以”的话语功能
朱其智 现代汉语概率值的研究
宗守云 “我V了”与“他V了”
邹韶华 现代汉语的同形异指现象
(原刊于《中国语文》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