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召开

作者:孙宇炜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3-10-23
字号:

  2023年10月14至15日,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李爱军研究员代表学会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致辞,李爱军研究员首先祝贺学会荣获第四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表示年会的议题涵盖了方言研究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方言学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担当。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致开幕辞,从材料创新、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融合等几个方面,回顾了汉语方言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方言学者的本分依然是坚持李荣先生所倡导的“调查要反映事实,研究要打开思路”,在田野调查材料的精度、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

 

合 影

 

彭南生教授致欢迎辞

 

李爱军研究员致辞

 

沈明研究员致辞

 

汪国胜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报告分两场,分别由复旦大学陶寰教授和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魏钢强编审主持。10个大会发言分别是(以发言顺序为序):

 

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语言统一性的语言观

 

汪国胜(华中师范大学):汉语方言学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夯实

 

曹志耘(北京语言大学):浙江方言字词典编写和注音方案研制

 

沈 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陈忠敏(复旦大学):论吴方言卷舌音声母

 

向东(陕西师范大学) :晋语、兰银官话、中原官话汾河片表“看”义的图片溯源

 

项梦冰(北京大学):连城(新泉)客家话本字考十则

 

王临惠(天津师范大学):论古代方言语料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庄初升、吴春亮(浙江大学):闽语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规则音变的性质新探

 

顾 黔(南京大学):百年来江苏方言语音演变

 

  另有32场分组讨论。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讨论深入,气氛热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会学者的报告分别是:

 

谢留文:江西安福(瓜畲)方言的浊上字

 

刘祥柏:《通字方案》罗马字与《汉文经纬》注音比较

 

徐睿渊:福建厦门方言的动词重叠

 

夏俐萍:从附缀到屈折形态

 

唐正大:共享预期内的反预期

 

邓 婕: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声调的文白异读

 

孙宇炜:并州片晋语蟹止摄开口三等知庄章组字的读音

 

池明明:客家话古晓母读如溪母的字

 

王 蕾:昆山方言定指量名结构的来源和功能研究

 

吕腾崟:吴语义乌方言否定词的三分格局及其合音特征

 

  闭幕式由商务印书馆冯爱珍编审主持,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祥柏宣读了理事会决议,并致闭幕辞。下届年会承办方代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储泰松教授发言,热情邀请大家两年后相聚芜湖。

 

刘祥柏研究员宣读理事会决议

 

储泰松教授代表下届年会承办方发言

 

冯爱珍编审主持闭幕式

 

  10月14日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二届理事会;召开了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学会常务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

 

  第十二届理事会成员25名(按姓氏音序排列):

  曹志耘、陈 晖、储泰松、甘于恩、顾 黔、李 军、刘祥柏、马梦玲、莫 超、彭 嬿、钱奠香、桑宇红、沈 明、孙红举、陶 寰、汪国胜、王临惠、吴伟军、项梦冰、谢留文、辛永芬、邢向东、徐 越、岳立静、赵变亲。

  常务理事和学会负责人:

  会 长: 沈 明

  副会长: 曹志耘、刘祥柏、项梦冰、谢留文(按姓氏音序排列)

  秘书长: 刘祥柏

 

  32场分组讨论

  (前加*为提交论文但因故无法出席宣读):

  白静茹 沁源支角村河南滑县方言岛的变韵现象

  白 云 晋语旁指代词“人家”语法化的类型学表现

  蔡本畑 福建洋屿官话的分韵现象

  蔡 芳、严修鸿 论指称性和例外音变的关系

  陈宝贤 闽南方言三叠式形容词连读变调

  陈贵秀 闽东周宁方言声调变韵研究

  陈浩淼 莆田话二字词和短语声母类化制约条件分析

  陈 晖 今读音、古来源与语音演变层次探讨

  陈 凌 江西湖口方言的轻声

  陈 诺 江西崇仁方言的“是”

  陈山青、王小军 湖南衡南湘语的处置式

  陈山青、袁 鑫 江西萍乡赣语的先行体貌助词“嘚”

  陈胜凯 从汉语方言的<冰雹>词形看“子”尾的形成区域

  陈斯洁 汉语方言的量词音变

  陈一帆 湖北通城方言效流摄字的演变与语音层次

  程 朝 浙江淳安石柱源客家话的语音特点

  程宗洋 “覃谈分韵”的类型及层次

  池明明 客家话古晓母读如溪母的字

  崔传杏 山东济宁(任城)方言“喽”的几种用法

  邓 婕 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声调的文白异读

  邓玉荣、刘宗艳 《桂东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介绍

  *董淑慧 汉语方言任指表达方式及其类型学考察

  冯爱珍 “硪”的读音及义项

  付欣晴 赣语黎川话的趋向动词“来去”

  高 峰 陕北晋语的假设从句标记

  葛佳琦 重论传教士所记上海话中的 dz/z声母

  关黑拽 山西泽州方言的假设连词“说甚”

  郭利霞 山阴方言的舒声促化

  韩沛玲 晋语五台话“些”式量级系统及其语义对句法的制约

  黑维强、韩志周 绥德方言表类指“些家”的用法及来源

  侯 超 苏皖交界地区吴语匣母的读音及音类分合

  黄健亨 《雅俗通十五音》音系性质探讨

  黄晓东 汉语方言古泥来母字非系统性相混现象考察

  姜迎春、甘于恩 鄂赣皖交界地带方言古知庄章组声母的类型及演变

  蒋协众、蒋 遐 湖南汉语方言被动标记的类型、分布及其句法表现

  金小栋 官话和晋语中“了 1”语音变体共时差异的跨方言考察

  *孔庆磊 新世纪以来《方言》与汉语方言研究

  李桂兰 江西吉安方言“V麽O”型疑问句

  李姣雷 老湘语尖团音分混的类型与演变

  李 军 《音学易知》与百年前的长沙地区方音特征

  李康澄 湘语入声调性质再探

  李 琪 晋语五台片方言古全浊声母“平声不送气,仄声送气”的清化类型及其成因

  李仙娟 晋南方言“赶”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

  李星辉、薛子怡 湘南嘉禾土话的内爆音

  李学军 豫北内黄方言动结式动词的变韵

  李 政 再论东南方言“侬”的语源、本义和功能

  栗华益 安徽旌德旌阳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

  林珈亦 山东方言语流中的“闪音”分析

  刘村汉 随州方言沉积的先秦词语

  刘大伟 粤北乡镇中小学生客家方言的传承

  刘祥柏 《通字方案》罗马字与《汉文经纬》注音比较

  刘新中、陆晨 汉语方言声调的音系分类和声学模式

  刘奕伶 疑问副词“可”来源和演变的再认识

  刘泽鑫、马沛萱 试论渭南(临渭)方言的三类舌叶音声母及相关问题

  卢继芳 昌都片赣语中古深臻曾梗摄阳声韵今读的语音层次

  陆 晨、刘新中、祖漪清 潮州方言动词变调的语法制约条件

  吕腾崟 吴语义乌方言否定词的三分格局及其合音特征

  吕晓玲、于雅哲 郑州方言的形容词短语儿化

  马梦玲 青海方言的“把”字句

  马沛萱 关中方言的 s > t 音变 兼论擦音塞化现象

  *马晓玲 银吴片方言部分知见系合口字的混读现象

  莫 超、谭治琪 甘肃省境内的晋语

  倪志佳 四川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历史演变

  聂有才 贵阳方言副词“把”探源

  钱奠香 一百年来海南闽语入声白读音分化演变分析

  *覃远雄 广西官话古入声字今读分析

  瞿建慧 湘西苗语汉借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古清声母字语音层次

  *任淑宁、赵变亲 中古咸山摄在山西方言中的变化格局

  桑宇红 晋语张北话两套入声韵类的合并演变

  邵燕梅 张家界永定区方言音系及特点

  盛益民、黄雅冰 再论给予动词“把”的共时分布与历史来源

  石 慧 关中方言影疑喻母的演变

  *石佩璇 粤东客家方言的领属代词

  史濛辉 近一百五十年来苏州方言的语音变化

  史秀菊 晋语副词后置与语气词前置的语法化

  史艳锋 孟州方言中的连读变调和轻声

  帅凤行 荆州方言“卯”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变

  *宋六旬 浅析浙江金衢片吴语古平上去声字读入声

  苏俊波 “晓得”的用法及语法化

  孙红举 重庆潼南(龙形)湘语的两种词调

  孙宇炜 并州片晋语蟹止摄开口三等知庄章组字的读音

  谭嵋丹 广西北流粤方言的小称形式和功能

  唐正大 共享预期内的反预期

  唐智芳 湖南嘉禾普满土话的音韵特点

  田志军、洪晓晓 江西信丰官话的“讨”字句

  汪化云 杭州方言的数词和数的表示法

  王海意 嵊州方言[ta]、“得=”与“拨”的多功能用法及其南北吴语特点

  王红霞 山西离石方言的卷舌韵母

  王 蕾 昆山方言定指量名结构的来源和功能研究

  王莉宁 粤语宕江摄一二等韵的分合类型及演变

  王平夷 鄂渝陕交界地区方言的官话归属判定及其分布

  王 莎、柯西钢 韩城方言里的“来”

  王 毅 湖南祁东方言的量词独用现象

  王莹莹 汉语方言处置和被动标记同形的来源及动因

  魏钢强 为什么温岭话“鹹淡”倒过来听还是“鹹淡”

  翁琳佳、陶寰 说{筛}

  吴 忌 安徽泾县云岭方言蟹摄一等字的读音与层次

  *吴继章 从方言研究成果观察“词典”释义几则

  吴剑锋 赣语安徽岳西话的特殊体貌构式“……一 V着”

  吴伟军 北盘江“喇叭苗”土话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和层次

  吴夏艳、邵燕梅 莒县大砚疃反切隐语调查研究

  吴正伟 海口方言高变调探源

  伍羽燕 广西北流市白话变声叠韵量词研究

  武松静 高邑西南方言的儿化类型

  夏俐萍 从附缀到屈折形态

  肖能萍 中原官话连上变调的历史层次

  谢留文 江西安福(瓜畲)方言的浊上字

  谢璐瑶 双峰话“去”的多功能用法

  辛永芬 汉语方言的动词变音及其形态化特征

  熊 燕 从京剧上口字看清代官话正音

  徐 建、储泰松 皖西南四种方言共有词的多层次来源

  徐睿渊 福建厦门方言的动词重叠

  徐 森 交界地带吴闽语上声的演变模式

  徐 英 汉骂“个把马养的”的源流

  徐 越 合璧与替换 杭州方言中的两大语言创新

  印 雪 湖南洪江(托口)方言的去声

  余颂辉、江雪奇 珠江口粤语蒸/职两读的历史层次

  袁 丹 宣州片吴语茂林方言细音前来母字[ld]的语音性质分析

  袁 红 安徽无为方言的卷舌子尾音变

  原慧艳 山西晋城盆地方言知二庄与知三章的分韵现象

  岳立静 冀鲁官话中的Ⅱ类儿化韵及其发展

  乐 耀、胡劼旻 武汉方言“你家”虚实用法之别

  曾南逸 论沿海闽语*n-与的对立

  *张 超 晚清以来西南官话“一下”的多功能表现和历时演变

  张惠英 黄流话入门和启示

  张 坚 潮州方言词汇文白异读的历时变化

  张 丽 北方方言中的“着上

  张 倩、庄初升 粤语“儿”缀、“子”缀和小称变调的语法化轮回

  张邱林 汉语方言叹词的对比考察

  张世方 汉语方言气流分韵现象初探

  张书淇、张 倩 山西晋语原平话的小称类型及功能

  张威娜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曾梗通摄阳声韵的语音层次

  张 薇 杭嘉湖地区方言否定范畴的不对称性考察

  张晓静 河北武邑方言的焦点标记“家”

  张 妍、蒋协众 湖南安仁方言多功能介词“跟”“行”及其语义演变

  张勇生 大力发展中国地理语言学,推进语言资源深度开发

  赵爱武 从罗田方言中的“博士”说起

  赵变亲 山西襄汾方言部分格“个”及其来源

  赵国富 安徽繁昌方言咸山摄舒声韵的读音

  *赵日新 轻声现象在近代文献中的反映

  赵倬成 知系声母在吴语中的演变

  赵 媛 灵川平话送气分调现象初探

  支建刚 晋方言单字音系中的卷舌韵母

  朱玉柱 河南武陟及周边方言阳声韵的名词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