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第十八届届中国当代语言学暨第八届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

作者:彭馨葭 张小倩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04-26
字号:

  2024年4月20日—21日,“第十八届中国当代语言学暨第八届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编辑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老年人语言能力的常模、评估及干预体系研究”(21&ZD294)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承办。

 

 

  “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国内唯一由期刊编辑部主办、以期刊命名的一线综合性国际语言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与“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同时举办。大会特邀报告及主旨发言共计14个,发言者均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和语言学研究机构。此外,研讨会共开设8场分组报告,来自海内外的80余名学者参加并讨论。

  20日上午8时15分,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当代语言学》主编完权研究员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顾曰国教授致开幕词。作为《当代语言学》前主编,顾曰国先生回顾了《当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此次大会的渊源,深情地回忆了吕叔湘先生和许国璋先生当年对大会的支持,也介绍了“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和“老年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的发展历程,阐释了老年语言学勃兴的契机和研究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研究员致辞。作为《当代语言学》的前主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前所长,沈家煊先生见证了《当代语言学》从《语言学资料》《国外语言学》的沿革发展,刊物的更名不仅说明了期刊定位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走向,沈家煊强调学者们应具有“中国立场、世界眼光”,鼓励语言学工作者在学好外语的基础上,不仅运用汉语的理论研究来解决汉语的难题,也要利用汉语的理论发现来解决外语的问题。

 

 

  承办方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蔡静副院长致辞。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二十多年以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秉承北外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积极利用北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深厚的教学研究积淀,以及自身的教育技术研发优势,成功构建了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高质量网络教育体系。承办方表示,很高兴协办本次会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朱晓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罗仁地(Randy LaPolla)教授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向明教授受邀作特约报告。

 

 

  顾曰国教授介绍了“三个世界”作为人生意义构建的基本框架、讨论了个人语言在人生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相关研究对健康老年生活的启示。

 

 

 

  高一虹教授提出语类化指的是原本不存在的语类通过翻译、口口相传、规则制定等方式稳定下来,成为文化中的一个习俗,并报告了国内安宁疗护的新兴语类的语类化过程。

 

 

  朱晓农教授给李约瑟之谜(为什么科学不在中国产生)提供一个语言学解答,探讨了李约瑟之谜的内因、个因、社因。

 

 

  沈家煊研究员阐述了大语法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基础,讲述汉语的构造与运作之道以对话互动为根本,以对言格式为主干,字词句篇贯通,音形义用一体,传情达意不二,历时共时交通。

 

 

  罗仁地教授以他加禄语为例,论证了世界语言在句子结构、论元结构和一致性上的多样性,并指出将印欧语框架强加于非印欧语语言会导致忽视世界语言真正的形式多样性。

 

 

  向明教授基于实证研究,探讨了语用推理因素对程度形容词解读的影响,展示当贝叶斯语用推理与传统假设的阈值语义约定相补充时,实现了最佳模型性能。

  21日下午,同济大学黄立鹤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马秋武教授、中山大学龙海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朱斌教授、复旦大学陈振宇教授、北京大学徐晶凝教授、南京大学张翼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完权研究员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

 

 

  黄立鹤教授分析了老年人在生命历程半结构访谈中身份构建的动态过程。

 

 

  马秋武教授回答了生成音系学中是否存在音位这一问题。

 

 

  龙海平教授探讨了言者中心副词的范畴特征。

 

 

 

  朱斌教授考察了“否则”的语篇关联类型。

 

 

 

  陈振宇教授基于预期理论研究了汉语广义因果复句的语义功能。

 

 

  徐晶凝教授讨论了“流水句”的语言普遍性意义。

 

 

  张翼教授考察了人工智能小语言模型对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完权研究员从对言语法角度探讨了吕叔湘译文中的汉语韵味。

 

  以上特邀报告和主旨发言在对汉语语言事实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现有语言学理论前沿进行了深刻探讨和反思,体现出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共设8个小组进行讨论,共宣读63篇论文。以上论文介绍并探讨国内外语言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及个人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的语言不仅包括汉语普通话、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还包括汉外对比,内容涵盖语言学多个分支领域的研究,包括句法学、音系学、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体学、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老年叙事学、临床语言学等。本届会议秉承以往历届的传统,强调语言学交叉领域、交叉学科前沿课题,数字技术、尤其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尤其突出老年语言学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21日下午6时,大会所有议程结束,与会专家学者共聚多功能报告厅庆祝大会圆满落幕。闭幕式由《当代语言学》主编完权研究员致辞,他表示正是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分享交流、辛劳付出使得此次大会如此精彩纷呈,对投入会议组织和服务工作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同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志愿者同学表示感谢,并宣布下一届“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将在2026年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翼教授代表学院介绍了南京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与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渊源,并向学界发出邀请,期待两年后与广大专家学者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