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应邀来语言所作讲座

作者:孙鹤窈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3-30
字号:

  11月24日上午9:30,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之邀,美国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孙朝奋先生在语言所大会议室作了题为《现代汉语谓语的基本网络系统:度和变》的讲座,讲座由吴福祥研究员主持,语言所部分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孙朝奋教授作报告

  构式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语法构式具有原型结构并且组成相关网络,且每个语言的语法网络都有一个独特的系统。(Goldberg 2006, Croft 2001)汉语本身不具备时态范畴,动词、形容词做谓语皆为无标记形式,汉语和英语在词汇表达和形态句法编码规则上存在显著差异。孙朝奋教授认为,现代汉语的谓语构式系统是一个由不可变、可变、无变、有变、无度、有度、渐变、瞬变等特征节点构成的一个多维网络系统,其中“度”和“变”是跨谓语构式之间存在的两个基础参数。

  本次讲座通过个案研究对汉语多种谓语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很+好”类构式的“有度”特征,“杀”在汉语中常态/非常态(无度/有度)用法以及汉语渐变客体句的无度无界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孙朝奋教授阐释了现代汉语谓语构式基本网络系统的节点择取原则和建构机制。首先,汉语中存在三组用“不”否定且不能和“了1”或“着”共用的动词,如“是、以为、姓、在”等,其应用频率高达15%。于是,此类动词 “不可变”特征可以作为谓语基本网络系统构建的一个特征节点,而“可变” 则成为平行节点。其次,“可变”可以分为“无变”和“有变”两个状态节点,两类谓语构式在句法上均表现为可与完成体助词“了1”共用,在非完成语境中,否定形式表现为用“不”修饰。其中“无变”包括“无度”和“有度”两个下位节点,孙教授认为“很”可以作为一个“degree/ scalar morpheme”标记汉语谓语构式的“有度”性特征,如“很好、好得很、很喜欢她”等;“有变”则包括“渐变”和“瞬变”两个下位节点,前者如“看一本书”“养一条鱼”等,后者如“看好”、“吃好”等。最后,孙朝奋教授指出,无界动宾结构均为无度无变谓语构式,而有界动宾结构则为有度有变谓语构式,无度无变、瞬变渐变等节点谓语构式可以通过与完成体助词“了1”共用构成“已变”状态,如“看了一本书”、“养了一条鱼”、“看好了”、“吃好了”等,与“有度”、“有变”等特征节点相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汉语谓语基本网络系统。 

  

  在座的部分师生针对本次讲座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与孙朝奋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如“杀”在汉语中常态/非常态用法的原因,汉语比较句也存在“有度”特征(高很多)这一现象,以及在“很+动词/形容词”构式中,当动词/形容词表达积极意义的时候“很”的程度副词意义不显豁,等等,孙朝奋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