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姚喜双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功能与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姚喜双教授,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首席专家。曾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语言文字应用》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担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指委副主任和国家广电总局金话筒评委等。担任国务院侨办咨询委员、世界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联合主创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组织开展和实施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工程等。
在讲座中,姚教授首先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从 1958 年颁布推行至今已有六十五年,汉语拼音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汉语拼音作为汉字注音的辅助工具,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对汉语拼音的地位、价值、功能与作用应有更深入的认识:《汉语拼音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征,具有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姚教授指出,我们应该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质量地做好汉语拼音的使用推行工作,使其在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语言强国和数字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报告中,姚教授还分享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与拼音、字音相关的趣事轶事。他还提出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将基础研究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相结合,将语言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姚教授的报告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李爱军研究员、新型辞书编辑室主任储泽祥研究员、王伟副研究员、侯瑞芬副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王韫佳教授相继发言,与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结束。
下午,姚喜双教授参观了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朗诵和录制了三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诗词:《水调歌头》、《沁园春·雪》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具体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听音频请点击链接:音频文件原文)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